元界财讯2025年09月20日 00:33消息,安徽老板联手巨头集资30亿,进军出行新赛道。
文/杨松 编辑/谭璐
两轮出行龙头,突围动作频频。
6月23日,杨磊治下的哈啰宣布,进军Robotaxi赛道。
这位85后CEO联合蚂蚁集团和宁德时代,首期共同出资超过30亿元,成立上海造父智能公司,公司将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安全应用以及商业化落地。
5月下旬,他所实际控制的永安行启动新一轮董事会换届选举,选举产生6名董事。其中4人来自哈啰现任管理层。
同时,哈啰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哈茂计划出资8.4亿元参与永安行的定向增发,交易完成后,杨磊及上海哈茂的持股比例将提升至38.06%。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在接受《21CBR》采访时表示,未来双方在资产或资本层面实现深度整合的可能性正逐渐增强。
眼见同行纷纷上市,杨磊正积极提升业绩,拓展新业务,寻求新的增长空间。 看法观点: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领导者面对同行的快速发展,往往需要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清晰的战略方向。杨磊当前的努力,不仅是为了应对外部压力,更是为了在市场中稳固自身地位,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这种主动求变的态度,对于企业长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顺风赚钱
对于杨磊来说,哈啰最具优势的业务,当属顺风车。
记者获得的公司数据显示,其网约车和顺风车等四轮车业务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服务司机和乘客用户超过2亿人,其中认证车主数量超过3000万。
哈啰并未对外披露具体的运营数据,但从公开信息中仍可看出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顺风车平台嘀嗒在其提交的招股书中提到,2023年,同行A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7.9%。A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上海,显然指的是哈啰出行。
“在顺风车领域,哈啰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网约车观察主理人刘政向记者表示,作为连接乘客与司机的平台方,哈啰该项业务目前是实现盈利的。
以行业老二嘀嗒为例,2024年顺风车业务的毛利率高达72%。
刘政解释,相较网约车,顺风车在司机管理、客服等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据估计,哈啰的毛利率也并不低。这种运营模式的优势,使得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更具灵活性,也为盈利空间提供了更多可能。在当前出行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顺风车业务或许正成为一些企业优化结构、提升效益的重要抓手。
刻下,顺风车市场正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规定非营运性质的私人小客车,在向社会提供分摊费用的“顺风车”服务时,每天接单不得超过两批次。
刘政称,哈啰正积极进行调整,近期在广州、深圳等地区大量投放线下广告,旨在吸引更多的私家车主加入平台。
四轮车业务中,顺风车有强监管,网约车市场格局既定,哈啰突围不易。
此番进军Robotaxi领域,成立造父智能,杨磊团队希望抓住万亿市场的新机遇,在四轮车板块书写新的篇章。 在我看来,Robotaxi作为未来出行的重要方向,正逐渐从概念走向落地。杨磊团队的布局显示出对行业趋势的敏锐判断,也反映出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长期积累。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和政策持续支持,这一赛道有望迎来快速发展。而“造父”这一名称,既带有传统智慧的象征,也寓意着在智能出行领域打造属于自己的新故事。
主业乏力
刻下,这位安徽老板的底气,还是哈啰的主业“两轮共享业务”,包括共享单车和共享助力车。
4月,杨磊出席蚂蚁集团、宁德时代与哈啰的战略合作仪式,共建智能驾驶技术、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及电池后市场服务体系。
“铁三角”已共同推出小哈换电业务,覆盖300多个城市,接入超300万颗电池。这一合作模式显示出企业在共享经济与新能源领域的深度整合,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也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能源补给方案。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未来在智能调度、电池管理等方面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共享两轮市场,竞争激烈。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24年共享单车用户最常选择的品牌中,64.52%的消费者使用美团,57.32%选择哈啰,47.22%使用青桔。三大品牌的市场支持率相差不大。
去年以来,哈啰单车在景区投放的两轮车,有效促进了平台用户数量的增长。目前已有超过500个景点入驻,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400万。
2020年时,该项业务的毛利率仅为6.7%,如今市场格局趋于稳定,盈利状况明显改善,未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从当前趋势来看,行业整体正在逐步走出低谷,企业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都有所提升,这为后续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杨磊等管理层已采取提价、车身广告等方式,提升收入。
价格方面,哈啰单车在工作日的起步价为1.5元/15分钟,周末及节假日涨至1.8元/15分钟,时长费均为1.5元/15分钟。
相比之下,美团平台的起步价在任何情况下均为1.5元/15分钟,不区分节假日。而时长费用为1.5元/30分钟,相比哈啰出行的价格更具优势,显示出一定的价格竞争力。这一定价策略可能有助于吸引更多用户选择美团平台进行短途出行服务。
广告方面,公司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包括开屏广告、弹窗展示,以及定制品牌车身和专属语音锁等多样化服务。这些服务不仅提升了品牌曝光度,也增强了用户对品牌的认知与互动体验。在当前数字化营销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企业通过这些定制化手段,能够更精准地触达目标群体,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同时,这种服务模式也反映出市场对个性化、场景化营销需求的持续增长。
平台的客户,涵盖食品饮料、影视娱乐、酒店旅游、美妆日化等多个领域,均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行业。
以今年2月哈啰与罗意威(Loewe)的合作为例,号称“年轻人的第一件奢侈品”,通过“金色单车”整车定制及明星IP智能语音等方式,为罗意威门店导流。
不过,车身广告在一些城市受到严格限制。例如,上海、扬州等地规定,除了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和货运出租车外,其他车辆不得设置经营性户外广告。这一规定旨在规范城市形象,减少视觉污染,同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从管理角度看,此类措施有助于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质量,但也需注意避免对合法广告形式造成过度挤压,确保政策执行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用户变现
杨磊的优势是,手握超8亿注册用户,较2023年增长近2亿。
他在用户增长方面有独特的方法。例如,团队推出了一款名为“街猫”的产品,主要面向在校学生和刚毕业的年轻人群体,具备显著的拉新效果。
记者从公司内部获得的资料显示,独立App街猫,为城市流浪猫管理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注册用户1000万,付费用户300万,女性用户占九成。
坐拥用户8亿,管理层正努力拓展变现手段。
哈啰近期拓展了多项新兴本地服务,包括租车、换电以及街猫等业务。与此同时,杨磊团队也在积极布局现金贷、代驾和宠物寄养等领域,旨在进一步提升平台的营收能力。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哈啰通过多元化业务布局来增强自身竞争力,显示出其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持续探索与创新。这种多线并进的策略,有助于拓宽收入来源,但也对公司的运营能力和资源整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扩展业务的同时保持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将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此外,他同时与飞猪合作开展景点门票及火车票预订业务;与携程合作进行酒店预订服务;还与游戏厂商合作,提供流量引导。
杨的举措投入有限,都能带来直接收益,反哺主业。
现在,杨磊的压力,确实有所增加。
其3月刚收编的永安行,目前已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该企业已连续三年亏损,今年1至3月再度亏损2462万元,同时还有7.96亿元的应收账款未能及时回笼。 从当前情况来看,永安行的持续亏损和应收账款问题,反映出企业在整合后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尽管公司已在3月份完成对其的收编,但短期内难以扭转亏损局面,甚至可能对整体业绩造成进一步拖累。应收账款的积压也暴露出公司在资金回笼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若无法有效解决,将对企业的现金流和后续发展形成制约。
据公告,杨磊在过去的12个月内并未筹划哈啰集团的重组上市,也未有将旗下共享单车业务注入上市公司的计划。在妥善处理哈啰相关事务后,他也将尽快梳理永安行的业务,帮助其走上正轨。
一边在资本市场进行操作,一边与大型企业合作,进军Robotaxi等具有潜力的领域,杨磊打造的生态系统,其目标显然十分宏大。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