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专栏

财经数码科技

我们站在科技与金融的交汇点,解码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资讯

"财经数码科技"是元界财讯的核心栏目,聚焦于热点财经、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科技资讯等前沿技术在金融财经领域的革命性应用。我们追踪金融科技创新浪潮,分析财经数码动态,解读政策走向,提供深度行业洞察与前瞻性热点资讯。

#证券热点 #科技快讯 #文旅体育 #文化产业 #娱乐快讯 #国际资讯 #国内市场

21特写|珠江啤酒迎新帅,黄文胜能否开启全国化新篇章?

珠江啤酒换帅引关注,黄文胜能否破局全国化?

珠江啤酒换帅,黄文胜能否突破全国化困局?

   一位来自通信行业的资深管理者,能否带领珠江啤酒迈向更远的未来?

21特写|珠江啤酒迎新帅,黄文胜能否开启全国化新篇章?

   珠江啤酒于6月中旬宣布,董事长王志斌因到龄退休辞去职务,由总经理黄文胜接任,成为珠江啤酒历史上第五位“掌门人”。 从企业治理的角度看,此次管理层更替体现了公司对内部人才的重视与培养,也反映出国有企业在人事安排上较为稳定的传承机制。黄文胜作为接任者,其过往在企业管理中的表现或将成为未来公司发展的重要变量。这一变动虽属正常的人事调整,但对企业战略方向和管理风格仍可能带来一定影响。

21特写|珠江啤酒迎新帅,黄文胜能否开启全国化新篇章?

   黄文胜并非从珠江啤酒内部晋升的高管。2020年初,长期在通信行业工作的黄文胜以“空降”方式出任珠江啤酒总经理,至今已任职五年。

   在黄文胜之前,珠江啤酒的前四任董事长中,有三任是从公司内部提拔起来的。

   第一任厂长刘志清为珠江啤酒在广东市场的领先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并率先推出国内首款纯生啤酒;第二任董事长杨荣明在关键时刻接手,应对大型企业南下争夺市场,引入英特布鲁入股,带来了国际化的管理经验;第三任董事长方贵权推动珠江啤酒成功上市,对外提出全国化发展战略,逐步走出华南市场,对内则推动产能转移,并启动珠啤文创园区的建设;第四任董事长王志斌在延续产能外迁和文创园区项目的基础上,提出了“3N”产品战略,成为珠江啤酒当前业绩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黄文胜自2020年担任总经理以来,见证了珠江啤酒的持续发展,并推动其进入新一轮增长阶段。过去五年间,珠江啤酒实现营收增长30%、盈利增长40%。今年一季度,公司继续保持营收两位数增长,净利润接近30%的高速增长,表现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从当前行业发展态势来看,珠江啤酒在黄文胜的带领下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运营效率。尤其是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其业绩的持续亮眼,反映出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与战略调整的有效性。这种稳健的增长模式,不仅增强了投资者信心,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

   尽管珠江啤酒在广东省内市场占据稳固地位,但其在全国啤酒行业中的市场份额依然有限,始终维持在个位数。根据产量估算,2024年珠江啤酒在全国啤酒行业的份额仅为4%。这表明,即便在本地市场表现亮眼,珠江啤酒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仍有待提升。如何突破区域限制,增强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课题。

   已经历过一轮缩量竞争的啤酒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周期——随着人口结构变化,未来十年适龄消费者就将进一步缩量,中小啤酒企业将迎来大考。

   几代珠啤人始终未能实现全国化的布局,如今能否在黄文胜的带领下取得突破,成为珠江啤酒未来发展的重要考验。这不仅关乎其当前的市场表现,更将影响二十年后中国啤酒行业的格局中,珠江啤酒还能占据多少席位。 在我看来,珠江啤酒若想在全国范围内站稳脚跟,除了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推动外,还需在品牌升级、渠道拓展和产品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黄文胜的上任或许是一个契机,但真正的突破仍需时间和战略的坚持。

   黄文胜上任第二天,珠江啤酒股价下跌收官。

   6月17日,公告换帅次日,珠江啤酒股价下跌近2%。同日,其他啤酒股跌幅多不到1%,重庆啤酒甚至是微涨。

   一些分析认为,股价的下跌反映出投资者对新任领导层缺乏信心。 看法观点:市场对于新领导人的态度往往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和决策,股价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这种反应虽然可能带有短期情绪成分,但也反映了投资者对管理层能力与战略方向的关切。

   黄文胜今年57岁,从事工作已有三十多年,其中大部分时间都在通信行业度过。在调任珠江啤酒之前,黄文胜曾担任广州广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与珠江啤酒一样,同为广州国资控股的企业。

   同一国资体系内部的调动,并非没有先例。回顾珠江啤酒的历史,1998年第二任“一把手”杨荣明也是从广州其他国企“空降”而来。彼时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纷纷南下华南市场,珠江啤酒出现了亏损。凭借此前两度力挽狂澜的经验,杨荣明用了一年多便将珠江啤酒扭亏为盈。

   黄文胜接任董事长职务后,成为珠江啤酒又一位同时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一把手”。

   至少目前暂时如此。在他之前,方贵权、王志斌都是先就任总经理、后担任董事长。而更早的杨荣明,则是同时担任改制前的珠江啤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多年。

   核心管理层完成交接与磨合,成为保障珠江啤酒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杨荣明调任广药之前,方贵权已在副总经理、总经理等岗位上工作多年。在方贵权调任广州轻工工贸集团之前,王志斌早已担任副总经理,并在总经理廖加宁到龄退休后接任总经理一职,三年后升任董事长。

   也是王志斌时期,珠江啤酒终于打破了规模瓶颈。

   2006年至2016年间,珠江啤酒的年度营业收入一直稳定在30亿至35亿元区间,净利润则在5000万元至2亿元之间波动。

   2016年王志斌担任总经理以来,珠江啤酒连续九年实现营业收入增长,至去年其营收相比2016年已增长六成;自2017年起,公司利润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到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已达到2016年的七倍。

   这主要与王志斌推动的“3+N”产品战略有关。

   随着珠江啤酒纯生产品销量占比不断上升,高端品牌雪堡逐渐走向成熟,2018年珠江啤酒首次提出“3N”战略,以珠江纯生作为利润增长的核心,以珠江0度作为市场扩展的着力点,以雪堡、精酿、原浆等高端特色产品作为效益提升的突破口,从而推动吨酒收入和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

   到了2022年,“3+N”战略调整为“雪堡、纯生、珠江+特色”产品线,依靠三大核心品牌覆盖高端、中高端、大众市场,同时以N个特色产品系列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

   这一策略,抓住了大众消费能力提升的红利。珠江啤酒的啤酒销售主业毛利率,2016年时不到40%,2019年超过45%并保持至今。2024年,珠江啤酒的高档产品收入占比已经提升至70%以上。

   这其中也离不开黄文胜的贡献。自2020年上任以来,黄文胜主要在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持续推出新品、拓展销售渠道、实现降本增效。

   在2022年、2023年公司品牌发布会上黄文胜开场致辞,会上珠江啤酒接连推出了7鲜生原浆、珠江识叹、28度烈金刚、雪堡IPA、南越虎尊等高端、超高端新品。

   在推出原浆产品的基础上,黄文胜主导开设了珠江啤酒原浆体验店。2022年,该体验店率先在广东市场进行布局,2023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计划设立500家目标门店。至2024年,珠江原浆体验店新增开业244家。

   在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珠江啤酒的费用使用效率也有所提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与2019年相比,2024年珠江啤酒的销售费用率从超过18%下降至不足15%,销售费用在五年间仅增长了10%。

   五年的管理经历,应该已经让黄文胜掌握了啤酒行业运营的精髓。

   王志斌留给黄文胜的,是一个焕发出新活力的珠江啤酒,但与此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亟待解答的问题——如何在接下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啤酒行业中,珠江啤酒凭借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了业绩的稳步提升,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高增长的背后也伴随着更高的期待与挑战。如何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市场、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影响力,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课题。面对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珠江啤酒需要在创新与管理上持续发力,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回顾珠江啤酒历史,历届掌门人任上都解决了当时的核心矛盾,有的还完成了支线任务,但始终留有遗憾。

   1985年,引进法国和比利时的工艺技术,珠江啤酒厂在广州磨碟沙举行奠基仪式,初期年产能为5万吨,次年即迅速扩大至15万吨,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单体啤酒厂,其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到1991年,珠江啤酒在销量、利税和利润率等各项指标上均位居行业首位。在时任负责人刘志清的带领下,依托技术优势,珠江啤酒随后在广东多地建立分装厂,进一步拓展市场,年产能突破百万吨。

   1997年,年销售额仅为几个亿的珠江啤酒斥资近亿元引进德国生产设备,率先推出国内首款纯生啤酒。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使珠江啤酒成为国内啤酒行业的先行者,引发众多同行争相模仿。

   第一阶段,珠江啤酒从无到有,凭借技术与产能的持续投入,逐步在广东省内建立起强大的市场地位,市占率曾一度达到60%。然而,随着啤酒行业集中化进程的加快,北方啤酒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华南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面对这一挑战,珠江啤酒仅通过收购湛江啤酒厂实现了对粤西地区的拓展,未能有效填补市场空白,从而为竞争对手留下了可乘之机。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珠江啤酒早期的成功得益于精准的区域布局和持续的技术积累,但面对全国性品牌的扩张压力,其战略调整显得相对滞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若不能及时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就可能被逐渐边缘化。珠江啤酒的经验提醒我们,区域龙头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同时,也需具备前瞻性,以应对行业格局的变化。

   1998年,肩负扭亏重任的杨荣明空降珠江啤酒集团,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同年,青岛啤酒已在深圳设立了其在青岛以外的首个区域事业总部,并于次年在深圳和佛山三水两地建厂。

   进入21世纪,燕京啤酒先后控股广西漓泉、福建惠泉,进军华南市场,雪花啤酒也在东莞设立工厂,百威则通过收购雪津、金匙等品牌,占据福建市场,进一步压缩了珠江啤酒在华南地区的生存空间。

   面对竞争对手的持续施压,杨荣明推动珠江啤酒集团与比利时英特布鲁集团(后并入百威英博)建立合作关系,后者注资成为珠江啤酒合资股份公司的重要股东,持股比例位居第二。此后,该集团还继续参与了珠江啤酒的增资扩股,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合作关系。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珠江啤酒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为本土啤酒企业引入国际资源提供了有益借鉴。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通过战略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已成为不少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寻求突破的重要路径。

   国际啤酒巨头的到来,一方面带来了珠江啤酒急需的资金,另一方面也通过技术共享、管理输出提升了珠江啤酒的产品竞争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双方还合作建设了国际啤酒博物馆,率先尝试将啤酒与工业旅游结合。

   进入第二阶段,珠江啤酒解决了盈利问题,获得了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但其业务仍然局限于广东省内,而竞争对手已经将竞争范围扩展到本地,导致珠江啤酒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2004年,当年力主推出珠江纯生的的技术型高管方贵权,后升任珠江啤酒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于2007年成为珠江啤酒股份公司董事长,直至2017年正式离任。他的任职经历体现了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重视,也反映出其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产品创新到企业管理,方贵权的轨迹展现了专业背景与管理能力结合的重要性,为行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在其带领下,珠江啤酒提出了“南固、北上、西进、东拓” 战略,2006年、2007年密集在湖南、河北、广西建厂,后于2010年珠江啤酒股份公司成功上市,募集资金用于梅州、广西等地生产基地的建设。

   正是在这个时期,为配合广州亚运会的举办,珠江啤酒决定将总部产能搬迁至南沙。这一举措一方面获得了近23亿元的土地置换补偿,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建设琶醍文创艺术区、发展啤酒文化产业创造了空间。

   这一阶段的珠江啤酒,通过上市和迁厂补充了资金,也迈出了省内巩固、全国布局和多元发展的步伐。但从后续效果来看,成效并不明显。由于在外地的渠道建设较为薄弱,珠江啤酒在省外市场难以打开局面。到2015年,珠江啤酒来自华南地区的收入占比仍高达94%,反映出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拓展依然面临较大挑战。 从发展路径来看,企业若想实现全国性扩张,仅靠资本运作和厂区迁移是不够的,必须同步加强渠道建设和品牌渗透。珠江啤酒的经历表明,区域依赖度过高,容易导致抗风险能力不足,也限制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

   与珠江啤酒同属地方酒厂起家的雪花啤酒、青岛啤酒,以及同样拥有外资背景的百威啤酒,此时均已成长为年收入超过200亿元的全国性啤酒巨头,燕京啤酒也已达到百亿级规模。目前,与珠江啤酒规模相近的,仅有重庆啤酒。

   嘉士伯正式控股重庆啤酒后,双方在体量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嘉士伯不仅持续拓展和巩固其在基地市场的优势,还将自身的啤酒资产注入重庆啤酒,使其跻身百亿级啤酒企业行列,并显著提升了盈利能力,进入行业第一梯队。与此同时,规模领先的华润啤酒也与荷兰喜力啤酒达成合作,开始加速向高端市场迈进。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头部企业的整合与战略合作正在重塑竞争格局。嘉士伯通过资本运作提升重庆啤酒的综合实力,显示出其在中国市场长期布局的决心;而华润与喜力的合作,则体现了传统啤酒巨头在消费升级背景下的战略调整。未来,随着品牌、渠道和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中国啤酒行业的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高。

   前文提到,王志斌于2016年担任总经理后,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突破了公司营收和盈利增长停滞的困境。然而,由于此前三十多年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进展缓慢,此时珠江啤酒在省外市场拓展以及整体收入规模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历经多年的建设,琶醍文化创意艺术区近年来通过举办啤酒节、音乐节、消费节及艺术展览等活动,在广州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然而,该项目的整体建设尚未完成,目前仍处于收入培育阶段。2024年,“租赁餐饮服务等”和“其他”两项收入对珠江啤酒整体营收的贡献仅占个位数。

   珠江啤酒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张步伐较为缓慢,也有其客观因素:其大本营广东市场的基础过于稳固。

   长期以来,广东一直是消费重镇,啤酒消费水平在全国也靠前。只要能保住广东大本营,珠江啤酒就能保住基本盘。

   招股说明书显示,珠江啤酒在2009年上市前,其主业毛利率已超过40%,与燕京啤酒、重庆啤酒水平相近,而这一数据高于当时青岛啤酒的毛利率(34.6%)。从行业角度来看,这反映出珠江啤酒在当时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强,也说明其在区域市场中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企业的成本结构和市场定位存在差异,单纯以毛利率作为比较标准可能并不全面。

   也正因如此,从上世纪90年代起,北方啤酒企业开始向南方市场扩张,进入21世纪后,行业内的竞争愈发激烈,许多企业纷纷进行并购。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珠江啤酒应接不暇,难以集中资源和力量向北发展。2007年,入股珠江啤酒的百威在广东佛山建立了工厂,并逐步拓展至餐饮和夜场等销售渠道。

   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珠江啤酒在广东市场的占有率大约为30%,依然稳居省内首位。这一成绩反映出品牌在本地消费者中的认可度和市场竞争力。从行业角度来看,这样的市场份额不仅体现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也说明了区域市场的集中度仍较高,新进入者想要突破并非易事。不过,随着消费趋势的变化和竞争格局的演进,如何保持优势、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仍是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但摆在整个啤酒行业面前的挑战是:新一轮缩量周期很快就要到来。当前,消费市场持续调整,消费者需求呈现多样化、理性化趋势,这给传统啤酒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行业内部也在不断反思和调整策略,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市场变化。面对这一趋势,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产品创新与品牌价值的提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随着啤酒适龄消费者数量逐步减少,面对已经占据九成以上市场的前五大啤酒品牌,中小啤酒企业的空间将进一步缩小。

   2024年,珠江啤酒年产量不足145万千升,相较于全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3521.3万千升的总产量,其市场占有率仅略高于4%。这一数据反映出珠江啤酒在行业中的体量仍相对有限,与头部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尽管如此,作为地方知名啤酒品牌,珠江啤酒在区域市场仍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消费基础,未来若能在品质提升、品牌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或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黄文胜接掌珠江啤酒后,该如何应对这一必然趋势?

   一方面是抓住广东市场扩容的机会,巩固大本营份额。

   2024年,广东省以474.72万千升的啤酒产量首次超过山东省,成为全国啤酒产量最多的省份。广东不仅是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近年来也是出生人口最多的地区,啤酒消费潜力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对本地龙头企业珠江啤酒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但竞争格局一直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以高端、超高端产品为主的百威啤酒市场份额出现下滑,为珠江啤酒带来了一定的发展空间。然而,嘉士伯和泰山原浆啤酒在2024年双双在广东新建工厂,华润雪花啤酒也在深圳扩大产能,使得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这要求珠江啤酒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加强中高端产品的推广。近年来,珠江啤酒在东莞、中山、梅州等地陆续新建或扩建产能,正是为了应对省内市场供需的变化。

   2019年推出的97纯生产品,定位于8到10元的主流价格区间,近年来逐步实现销量增长,逐渐取代了之前的纯生系列,推动珠江啤酒在收入和利润方面的提升。可以说,97纯生对于珠江啤酒的重要性,就如同燕京U8对于燕京啤酒所扮演的角色一样。

   (97纯生是近年珠江啤酒产品结构升级的主力产品,来自官网)

   另一方面,珠江啤酒仍需在省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拓展发展空间。

   近年来,燕京啤酒同样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在稳固华北(北京、内蒙古)和华南(广西)市场的同时,其华东和华中市场也已发展成为年营收超过10亿元的区域。6月25日,燕京啤酒在江苏省南通如东的50万千升新工厂正式开工,显然,下一步将着力提升华东市场的占有率。

   重庆啤酒作为基地市场主要位于西部的企业,借助乌苏啤酒的走红以及“大城市计划”的推进,成功进入中东部城市,使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

   黄文胜近年来推动的珠江啤酒原浆体验店,相较于早年在省外投资建厂的扩张模式,投入更少、形式更为灵活,也更契合当前啤酒消费向非现饮渠道转移的趋势。尽管如此,其在省外布局的进展是否能迅速带动收入增长,仍需持续关注和观察。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传统酒企正逐步调整扩张策略,更加注重市场渗透效率与运营灵活性。珠江啤酒选择以体验店形式拓展市场,不仅有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也能更精准地触达消费者。不过,这种模式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仍有待验证,尤其是在消费习惯和市场竞争格局差异较大的省份,成效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显现。

   在即将到来的缩量周期中,珠江啤酒能否实现新的突破?这将成为57岁的黄文胜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道考验。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输入评论内容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

特别推荐
安徽老板豪掷30亿联手行业巨头发力出行新蓝海

2025-08-18 14:06

水利部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护航海南防汛攻坚战

2025-08-17 21:30

00后悄然离场?红星美凯龙总裁预警家居行业新危机与破局之道

2025-08-17 20:12

21特写|珠江啤酒换帅引热议,黄文胜能否开启全国化新篇章?

2025-08-17 20:11

AI搜索回答位遭广告围攻,信息荒漠悄然形成

2025-08-14 07:15

三部门重拳出击整治违法医疗广告,暑期票房破90亿,浙江发力首店经济引爆新消费热潮

2025-08-14 07:12

汤臣倍健上半年狂揽35.32亿,全渠道突围引爆增长新引擎

2025-08-09 12:25

中国一乡一品产业基金启航: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08-09 00:18

中英人寿净利骤降23%!上半年业绩承压,违规风波再掀波澜

2025-08-07 13:35

水利部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护航粤桂汛期安全

2025-08-05 07:08

微信提现手续费下调,用户欢呼不已

2025-08-01 23:53

胖东来白牌杀入酒圈:宝丰到酒鬼酒,区域酒企的逆袭密码

2025-07-26 11:19

20万/㎡楼面价震撼楼市!神秘女富豪豪掷千金引爆地产圈

2025-07-26 10:33

从拼低价到拼价值:人民日报重磅发声,重塑竞争新逻辑

2025-07-25 08:43

上海电气吴磊与凯士比、中核工程高层共话合作新未来

2025-07-25 08:02

暑期经济添新动能 租赁行业引领服务创新热潮

2025-07-24 07:22

破局内卷困局:重塑产业链供应链新生态

2025-07-24 07:19

特朗普一句话,可口可乐秒变蔗糖特供?

2025-07-23 07:38

价格战无赢家,外卖大战该收兵了

2025-07-22 13:40

价格迷雾下,市场行情谁主沉浮?

2025-07-22 13:38

友情链接

与优质财经科技平台共同构建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