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8月18日 14:06消息,安徽企业家投资30亿,携手行业巨头布局出行新赛道,抢占智能交通新蓝海。
6月23日,哈啰正式宣布进军Robotaxi赛道,标志着这家以两轮出行为核心的平台开始向自动驾驶出行领域全面拓展。在85后CEO杨磊的带领下,哈啰联合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共同出资超30亿元,成立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安全应用及商业化落地。这一动作不仅是哈啰在出行生态上的关键一跃,也释放出其欲在万亿级智能出行市场中抢占先机的强烈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战略布局并非孤立事件。早在5月下旬,杨磊实控的上市公司永安行完成新一轮董事会换届,6名董事中有4人来自哈啰现任高管团队。与此同时,哈啰全资子公司上海哈茂拟以8.4亿元参与永安行定增,完成后杨磊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将提升至38.06%。资本层面的深度绑定,已为未来可能的资产整合埋下伏笔。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指出,哈啰与永安行之间在业务协同与资本运作上的联动正日趋紧密,未来不排除进行更深层次的整合。
从顺风车业务来看,哈啰已建立起显著的市场优势。尽管公司未公开具体运营数据,但根据嘀嗒出行招股书披露的信息,2023年一家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上海的顺风车平台市场份额高达47.9%,业内普遍认为该“A公司”即为哈啰。网约车观察主理人刘政表示:“在顺风车领域,哈啰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由于顺风车属于轻资产撮合模式,在司机管理、客服支持等方面投入较低,平台盈利能力较强。参考行业第二名嘀嗒2024年顺风车业务72%的毛利率,可以推测哈啰的相关业务也具备可观的利润空间。
然而,顺风车市场正面临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例如广东省江门市规定,私人小客车提供顺风车服务每日接单不得超过两批次,多地也在加强对“变相营运”的打击力度。在此背景下,哈啰正积极调整策略,近期在广州、深圳等城市加大线下广告投放,力图吸引更多私家车主注册加入平台。尽管如此,顺风车和网约车两大四轮业务均面临政策与竞争的双重压力,突破难度较大。此次进军Robotaxi,某种程度上也是哈啰在既有四轮业务增长受限下,寻求技术跃迁与故事重构的战略选择。
当前支撑哈啰基本盘的仍是其起家业务——两轮共享出行,包括共享单车与共享助力车。4月,杨磊出席蚂蚁集团、宁德时代与哈啰三方战略合作仪式,宣布共建智能驾驶技术、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及电池后市场服务体系。三方合作已孵化出“小哈换电”项目,覆盖城市超300个,接入电池超300万颗,成为哈啰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重要布局。
但共享单车市场竞争依旧白热化。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用户最常使用的品牌中,美团以64.52%的支持率领先,哈啰为57.32%,青桔为47.22%,三者差距并不明显。为提升竞争力,哈啰近年来加大在景区等高流量场景的车辆投放,目前已入驻超500个景点,服务用户超1400万人次。与此同时,公司通过动态调价、车身广告等方式提升单车盈利能力。目前哈啰单车工作日起步价为1.5元/15分钟,节假日涨至1.8元,时长费为1.5元/15分钟;相较之下,美团起步价相同但时长费为1.5元/30分钟,价格更具吸引力。
广告变现方面,哈啰为企业提供开屏、弹窗、定制车身、语音锁等多元营销服务,合作品牌涵盖食品饮料、影视文娱、酒旅、美妆等多个面向C端消费的行业。今年2月,哈啰与奢侈品牌罗意威(Loewe)合作推出“金色单车”,结合明星IP语音锁功能,为品牌门店引流,被网友戏称为“年轻人的第一件奢侈品”。这种跨界营销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也为平台带来可观收益。不过需指出的是,上海、扬州等地已出台规定,禁止除公交、出租及货运车辆外的其他车辆设置经营性户外广告,这对哈啰的广告变现模式构成一定限制。
真正支撑哈啰多元扩张的基础,是其庞大的用户规模。截至目前,平台注册用户已突破8亿,较2023年增长近2亿。这一数字背后,是杨磊团队在用户增长策略上的持续创新。例如推出的独立App“街猫”,聚焦校园及年轻群体,主打城市流浪猫智能管理,兼具公益属性与社交黏性。据内部资料显示,该产品注册用户达1000万,付费用户300万,女性用户占比高达九成,显示出极强的用户吸引力和商业化潜力。
依托8亿用户基数,哈啰正加速探索本地生活服务的变现路径。除租车、换电、街猫外,公司还在培育现金贷、代驾、宠物寄养等新兴业务,并与飞猪合作门票及火车票预订,与携程打通酒店预订系统,与游戏厂商开展流量导流合作。这些举措投入相对有限,却能有效提升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反哺主业发展。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构建思路,显示出哈啰已不再满足于单一出行工具定位,而是向综合性本地服务平台演进。
但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今年3月,哈啰完成对永安行的收编,后者却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第一季度再亏2462万元,且存在7.96亿元应收账款未能及时回收的风险。尽管杨磊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未来12个月内无重组上市或注入资产计划,但如何快速理顺永安行的财务与运营状况,已成为其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若处理不当,可能拖累整体资金链与战略节奏。
综合来看,杨磊正在下一盘大棋:一边通过资本运作整合资源,一边联合蚂蚁、宁德时代等巨头布局前沿科技,试图打造一个涵盖两轮出行、四轮出行、能源服务、本地生活与自动驾驶的完整生态闭环。这种“主业+新业务+用户生态”的三维驱动模式,既有想象力,也充满风险。Robotaxi虽被视为未来出行的终极形态之一,但技术成熟度、法规适配性、商业化路径仍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对于哈啰而言,能否在守住基本盘的同时成功跨越“死亡之谷”,考验的不仅是资金实力,更是战略定力与执行能力。
当前出行行业正处于深度变革期,单一业务模式的增长天花板日益清晰。杨磊的选择,代表了一种典型的中国式平台进化路径——从工具型产品走向生态型平台。这条路走得通吗?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一家企业开始同时操心电动车、换电网络、流浪猫、奢侈品联名和无人驾驶时,它早已不只是一个“骑单车的公司”了。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