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8月09日 13:59消息,北大医药启动全面去北大化更名程序,实控人变更半年后彻底切割北大品牌。
8月8日晚间,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医药”或“公司”)发布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宣布启动公司及子公司名称变更程序,正式开启“去北大化”进程。这一举措标志着公司与北京大学的彻底脱钩,成为继2024年底实控人变更为徐晰人之后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与此同时,公司还计划对重庆水土工业园区生产基地进行子公司化改造,以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应对医药行业的新变化和挑战。 从企业发展角度看,“去北大化”不仅是品牌重塑的一部分,也反映出公司战略方向的调整,试图摆脱原有背景带来的影响,寻求更独立的发展路径。而对生产基地的子公司化改造,则体现出公司在面对行业竞争加剧、政策环境变化等多重压力下,正努力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适应能力。这些举措或将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公告披露,公司分别于2022年12月和2024年12月经历了两轮实际控制人变更,北京大学已不再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公司与北京大学之间也已不存在股权关系,目前的实际控制人为徐晰人先生。鉴于实际控制人已经发生变动,同时根据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新优势国际商业管理(杭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收购公司控股股东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时,与方正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新方正控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中的相关约定,为明确上市公司当前的控股关系,并结合公司经营及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公司拟逐步推进相关子公司名称的变更工作,以实现公司及相关子公司的“去北大化”。 **观点看法:** 此次公司名称的调整,反映出企业在经历多次控制权变动后,正在逐步剥离原有的历史标签,朝着更加独立和市场化的发展方向迈进。这种变化不仅是对法律关系的明确,也是对企业品牌形象和战略定位的一次重要调整。随着实际控制人的更替,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或将更加清晰,但也需关注其在转型过程中是否能保持稳定运营和持续增长。
公司于2025年8月8日上午召开了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出席董事8人以8票赞成审议通过《关于启动公司及相关子公司名称变更工作的议案》。
此外,为适应医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主营业务的高质量发展,经主要股东提议,北大医药拟对现有的生产制造体系实施战略性调整,并提请公司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以公司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工业园区(以下简称“水土工业园区”)的生产制造中心为依托,设立生产制造子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北大医药于7月1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公司经营办公场所受到干扰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指出,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公司及公司大股东西南合成的部分离退休人员近百人,以住房问题和离退休福利待遇问题为由,近期持续围堵并干扰公司经营办公场所,冲击门禁系统,严重扰乱了公司的正常办公秩序,导致行政办公人员无法正常上下班。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司的营商环境,并损害了社会公众形象。截至公告发布时,该情况仍未得到缓解。公司表示将积极协调并持续推动相关方面采取措施,努力将事件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降至最低,直至彻底消除影响。同时,公司呼吁恢复法治环境,支持通过法律途径依法解决问题。
北大医药是一家以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同时涉足医药流通和医疗服务等领域。作为医药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其多元化布局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当前医疗健康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企业若能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与资源整合,有望在行业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业绩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5.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4564.06万元,同比增长3.62%。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