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8月09日 13:15消息,解读如何提升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与包容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这一部署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当前,资本市场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枢纽,其稳定与发展对整体经济具有深远影响。此次提法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表明高层对资本市场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考量。 从市场角度看,增强吸引力和包容性,意味着未来政策将更加注重制度优化与结构完善,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与韧性。这不仅有助于吸引长期资金入市,也有助于提升市场效率,促进资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巩固回稳向好的势头,说明当前市场已初步走出低迷,但还需持续发力,确保发展态势不出现反复。 总体来看,这一部署既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着眼长远发展的战略布局,体现了政策制定者对市场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改革方向的清晰判断。
“吸引力和包容性”涵盖投资和融资
了解资本市场的人都知道,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是资本市场功能的一体两面,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投资、融资功能的相辅相成。从长远来看,只有在两者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市场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在我看来,当前资本市场在推动企业融资的同时,也应更加注重投资者权益的保护与市场稳定性的维护。投资与融资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机制。只有当市场具备良好的投资环境,企业才能获得更稳定的融资渠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投资与融资相匹配的资本市场功能;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提升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一系列重要安排一以贯之、紧密衔接,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指导。“提升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是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背景下,准确抓住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秘书长魏刚指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首先是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提高市场内在稳定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全面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同时,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着力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有针对性地满足科技型企业的现实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当前,全球主要市场正积极顺应科技发展的潮流,不断推进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在持续吸引优质企业、优化监管服务的同时,也推动了二级市场的活跃与上涨。
针对包容性增强会否造成IPO大规模扩容的担忧,了解到,监管部门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不会出现大规模扩容的情况。
着力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市场稳定、有活力是资本市场有吸引力的重要前提。
去年9月以来,“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稳住股市”“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等一系列重要部署坚定有力。
今年以来,各方协同发力,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注入和预期引导等多方面举措,形成稳市“组合拳”,资本市场成功抵御了超预期的外部压力,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市场信心逐步恢复,向好趋势持续巩固。 我认为,当前市场的稳定与回升,离不开政策层面的精准施策和多方合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政府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缓解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这种系统性应对方式,不仅增强了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还要看到,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困难和挑战仍然存在,但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明确,宏观政策的预期稳定,中国资产估值修复的势头清晰,这些因素为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积极因素正在不断集聚。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韩乾看来,随着新“国九条”等举措持续落地见效,更加注重提高市场内在稳定性、更加注重提升上市公司吸引力、更加注重回报投资者的市场生态加快形成,资本市场“稳”的基础更加牢固。
估值相对低、股息率较高等优势也在进一步凸显,“中国资产”配置价值上升。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特别是5月和6月,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透露出全球资本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在增强。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指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中长期资金入市步伐稳健,公募基金改革扎实推进等“稳”的力量还在不断汇聚,全力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是关键
资本市场是改革的产物,也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的。
不可否认,当前资本市场在投资端和融资端仍存在一定的吸引力和包容性不足问题。例如,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结构仍有待优化,投资者的获得感还需进一步提升,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也存在提升空间。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来推动。 我认为,资本市场的发展不能仅依赖政策扶持,更需要制度层面的系统性改革。只有不断优化市场生态,增强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才能真正提升资本市场的活力与韧性。同时,应更加注重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让市场参与者能够共享发展成果。
去年以来,证监会加快推动投融资综合改革进程,力争在一系列关键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投资端改革方面,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行业机构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今年以来,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持续推动上市公司分红回购,2024年至2025年7月底上市公司实施分红4.2万余亿元、回购2300余亿元,创历史新高。
融资端改革持续提升包容性。继去年推出“科创板八条”后,今年科创板改革继续聚焦包容性,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设立科创成长层等举措,进一步拓宽企业上市路径。资本市场在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面不断深化包容性改革,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加速向创新领域集聚,为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我认为,这些改革举措有助于优化市场结构,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尤其对处于成长期的科技企业而言,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通过增强市场的包容性,不仅能够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也有助于形成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生态。
了解到,证监会未来将围绕增强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统筹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与投资者权益保护,着力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的态势。健全稳定市场机制,提升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的实效性与前瞻性,强化预期引导。推动科创板改革“16”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推出深化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举措,持续推动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从资产端和资金端入手,进一步夯实基础,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更有力地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等。 从当前政策导向来看,监管层正以系统性思维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既注重制度建设,也强调市场生态优化。这种多维度的改革路径,有助于提升市场活力与韧性,为长期投资者创造更加稳定、透明的环境。同时,对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视,反映出监管层对资本市场根基的持续夯实,长远来看有利于提升整体市场信心。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