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港证券获证监会核准,行业格局或迎来新变局,重磅动作引发市场关注。
【证监会核准申港证券设立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
中国证监会于7月15日正式批复,核准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从事私募投资基金业务。这一决定标志着申港证券在业务多元化布局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也意味着券商系私募子公司队伍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批复内容,申港证券需依法完成子公司的工商注册、章程修订等程序,并向公司住所地证监局备案。同时,证监会强调,申港证券应确保子公司筹建工作合规有序,配备必要的人力、系统和办公场所,在通过地方证监局的现场检查之前不得开展实际业务。
此外,证监会还特别指出,作为母公司,申港证券需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防范与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问题,确保其稳健经营、依法展业。
公开资料显示,申港证券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首家依据CEPA协议设立的合资多牌照券商,注册资本43.15亿元。公司由3家香港金融机构和11家内地机构投资者共同发起,其中港资股东合计持股29.32%。目前,公司旗下已有全资另类投资子公司申港证券投资(北京)有限公司。
此次申港证券申请私募子公司牌照的过程长达三年。2022年公司首次提交申请,2023年2月证监会就其申请提出反馈意见,要求其说明在另类投资子公司仅参与科创板、创业板项目跟投、缺乏其他股权投资经验的背景下,是否具备开展客户资金股权投资的能力。经过多轮评估,申港证券最终于2025年7月获得核准。
从行业趋势来看,券商私募子公司近年来在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中积极布局,部分公司则聚焦Pre-IPO项目和并购重组等中后期投资。申港证券未来将如何定位其私募业务方向,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券商私募子公司的发展源于2016年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管理规范》,该文件要求券商将私募业务独立运营,推动了该类子公司的发展。目前,市场中较为知名的券商私募子公司包括中信金石、中金资本、兴证创新资本等。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底,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存续产品规模达6138.28亿元,占全市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产品总规模的5.07%。平均每家券商私募子公司管理规模为82.95亿元,中位数为20.5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证协于7月18日发布了《自律规则适用意见第8号》,对券商另类投资及私募子公司关于重大事项临时报告的适用标准进行了明确。此举将进一步规范券商私募业务的合规运作,提升行业透明度。
总体来看,申港证券获得私募投资基金业务资质,不仅为其拓展资本市场服务链条提供了新契机,也反映出监管层对券商综合化、专业化发展的支持态度。随着券商私募子公司队伍的壮大,其在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影响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