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印发方案促进农产品消费,助力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
北京7月28日电 农产品不仅关系到百姓的日常饮食,也直接影响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产品消费,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近日,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激发农产品市场的消费潜力,进一步推动农产品消费的扩大和升级。 农产品消费的提升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求,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当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为农业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方案》的出台,体现了政府对农业与市场联动发展的高度重视,有助于构建更加畅通、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让农民真正受益,也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方案》提出了9个方面共23条措施,强调优化供给体系、创新流通方式、激活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多样化、高品质和个性化的消费潜力,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切实有效地扩大农产品消费。
在供给端,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提升“三品一标”水平,推进农产品品质评价和质量分级,创新开发新型加工产品和地方特色食品,以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品质化、特色化的消费需求。
在流通端,拓宽节庆展会等线下消费渠道,发挥电商平台优势,开展产销区域合作、加强对口协作帮扶,促进产供销精准衔接。
在市场端,加强食品营养与健康知识的科普宣传,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提升品牌在市场中的营销服务能力,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同时,推动农业、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深化“游购一体”的发展模式,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体活动,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促进消费在国内外市场的联动,进一步拓展农产品消费的新领域和新潜力。 我认为,当前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和农文旅融合发展,不仅是提升农村经济活力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通过强化科普宣传,能够帮助消费者更科学地认识农产品的价值,从而激发更广泛的消费需求。而农文旅融合则为乡村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使农业不再局限于生产环节,而是延伸到体验、文化与服务等多个层面,有助于构建更加多元化的乡村经济生态。
2025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2%,这一增速超过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水平;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32409亿元,同比增长4.9%。这些数据反映出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持续发力,农村经济展现出较强的内生动力和韧性。特别是在收入增长和消费活跃度方面,显示出农村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城乡发展差距在逐步缩小。未来,如何进一步巩固这种良好态势,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专家表示,农产品消费潜力巨大,激活乡村消费市场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充分挖掘农村资源优势,提升农村消费水平,为扩大和优化农村消费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各地应充分认识到促进农产品消费的重要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全链条的协同监管,进一步优化农产品消费环境,从而带动农产品产销两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认为,当前推动农产品消费不仅是保障农民利益、稳定农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政策落实过程中,需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确保各项措施真正惠及基层、服务市场。同时,强化监管与支持并重,有助于构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