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指出,L2国标征求意见或成史上最难,有望提升智驾功能安全性。
9月17日,工信部网站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标志着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强制性标准推进取得实质性进展。新标准对智驾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对DMS驾驶员监控系统进行了规范,预计未来L2级智驾的准入门槛将显著提升。中信证券指出,监管政策的出台将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安全的方向发展。同时,智驾安全相关的硬件供应商、汽车检测机构以及在该领域具备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有望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此次标准的制定不仅是对技术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意味着行业竞争将更加聚焦于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企业而言,唯有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此外,标准的逐步完善也将增强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信任,为整个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汽车|“史上最严”L2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智能驾驶功能安全性或将增强
9月17日,工信部网站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L2级智能驾驶强制标准的推进取得进展。新标准对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规范了DMS驾驶员监控系统,预计L2级智能驾驶的准入门槛或将显著提高。我们认为,监管将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安全的方向发展;同时,与智驾安全相关的硬件、汽车检测机构以及领先的智能驾驶企业将从中受益。
L2级智能驾驶强制标准的落地工作近日取得进展,相关文件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这一举措标志着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规范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有助于推动行业技术标准的统一与提升。当前,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制定明确、可操作的法规显得尤为重要,而此次标准的推进,不仅为车企提供了清晰的技术指引,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9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的征求意见稿,该文件将作为L2级别智能辅助驾驶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L2强标”)。从2025年9月17日至2025年11月15日,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L2智能驾驶新标准的制定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近年来,随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品的快速发展,相关国家法律法规也在持续完善。此前,2025年2月28日,工信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对智能网联汽车的OTA功能进行了规范;自2025年4月起,在监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L2强标草案的编写工作明显加快。根据国家标准信息平台显示,L2智能驾驶强制性国家标准拟于202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L2准入难度将大幅提高,因新规对智驾安全性提出更多要求。
具体来说体现为①场景丰富:包含日间、夜间、逆光等条件;隧道、施工、路口等道路类型;②目标种类多样:包含机动车、行人、摩托车、洒水车等异型车辆、水马和雪糕筒等临时障碍物;③多目标交互:如车辆切入、前方紧急制动、遮挡物+路口行人穿行、多车道多障碍物等,集合了众多易发生事故的场景。未来,车企申报“组合辅助驾驶”功能——即熟知的“高速NOA”、“城市NOA”时,需要在对应类型的道路通过数十项场地测试才可申报,否则不可声称具备L2功能。强标落地的将大幅提升L2智驾功能的安全性。
▍规范DMS驾驶员监控系统设计,脱手、脱眼监控更加严格。
在手部脱离检测中,当系统检测到驾驶员手部离开方向盘5至10秒内,应发出“请握紧方向盘”的提示;10秒后需升级为更强烈的提醒;若驾驶员持续未握方向盘超过30秒,车辆应启动“风险减缓功能”,辅助驾驶系统需将车辆引导至安全区域。对于脱眼监控,当驾驶员视线偏离方向盘相关区域后,应在最迟5秒、8秒和13秒时分别触发提示、升级提示以及风险减缓功能。我们认为,这一规定源于L2级别辅助驾驶的本质是“辅助”,驾驶员仍需保持高度注意力,并对车辆的运行结果负责。法规对DMS(驾驶员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进行规范,预计将有效遏制对L2级别智能驾驶系统的不当使用。
在强化监管的背景下,安全属性的硬件、检测机构以及领先的智能驾驶企业将受益。
①在聚焦“智能驾驶安全性”的背景下,提升智驾安全性的硬件领域正加快步伐快速发展。
②汽车检测机构,智驾相关业务增量明确。
③头部智能驾驶供应商和整车厂商因其更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场景积累,有望占据有利地位。
▍风险因素:
监管法规落地不及预期;智驾安全事件引发社会舆情;智驾技术发展速度未达预期;汽车行业价格战导致板块利润承压。 当前,智能驾驶领域正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相关监管政策的推进节奏未能达到市场预期,给行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近期发生的智驾安全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舆论讨论,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危机。与此同时,智驾技术本身的进步速度也未完全匹配行业期待,技术突破仍需时间验证。此外,汽车行业的激烈价格竞争持续发酵,直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对整个产业链形成压力。这些因素叠加,使得智能驾驶赛道的未来发展充满变数。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