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突发股债汇三杀,黑色三分钟席卷市场,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全球资产震荡加剧。
9月2日,欧美金融市场突遭剧烈震荡,欧洲股、债、汇市集体下挫,美国市场亦未能幸免,全球投资者情绪迅速恶化。这场突如其来的“三杀”风暴,暴露出市场对高债务、财政可持续性及货币政策前景的深层忧虑。
欧洲市场成为风暴中心。当日,英镑兑美元汇率一度暴跌1.52%,最低触及1.3340,创下自4月7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欧元兑美元也下跌0.55%,报1.1648。与此同时,欧洲股市全面走低,德国DAX指数一度重挫超2%,收盘仍跌1.68%;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主要股指均录得不同程度下跌,欧洲斯托克600指数跌幅超过1%。
更令人警惕的是债券市场的剧烈波动。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至5.69%,创下1998年以来新高;法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4.5%,为2011年以来首次;德国和西班牙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也分别升至3.40%和4.297%,刷新数月乃至数年高位。债券价格与收益率反向而行,如此大幅上行,反映出市场对政府债务偿付能力的强烈担忧。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英国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是本轮动荡的核心诱因。公共政策研究所提出对银行在英国央行储备金收益征收“暴利税”的建议,虽仅为智库提案,却迅速引发市场恐慌。此举被视为可能削弱金融体系稳定性,并加剧政府未来融资成本。此外,财政大臣雷切尔·里维斯预计将推动新一轮加税措施,进一步加重市场对财政紧缩与经济增长乏力之间矛盾的担忧。
德意志银行分析师指出:“我们正陷入一个缓慢的恶性循环——对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推高借贷成本,而更高的利率又恶化财政状况,反过来再度推升收益率。”这一自我强化的机制,若得不到政策层面有效干预,恐将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英国新任首相斯塔默于周一宣布内阁改组,试图重塑政府治理形象,并强化对经济政策的掌控力。其提出的主要财政规则强调:未来五年内,日常支出须由税收覆盖,举债仅限于投资用途。这一承诺虽意在恢复市场信心,但在当前高利率环境下,实现难度极大。市场更关注的是具体执行路径,而非原则性宣示。
值得注意的是,9月历来是长期债券市场的“魔咒月份”。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10年以上期限的政府债券在9月平均录得约2%的中位数亏损。Jefferies国际首席欧洲策略师莫希特·库马尔指出,季节性因素不可忽视——9月通常是各国集中发行长期国债的窗口期,供给压力加剧价格下行压力。当前背景下,这一季节性规律被基本面担忧放大,形成共振效应。
另一个被低估但影响深远的因素是荷兰养老金体系的结构性改革。作为欧盟最大的养老金体系,荷兰持有近3000亿欧元的欧洲债券,占欧盟总额一半以上。此次改革要求年轻成员资金更多配置于股票等风险资产,减少对长久期利率对冲工具的需求;年长成员虽偏好债券,但久期管理趋于短期化。这一转变直接削弱了市场对超长期债券的刚性需求,导致其价格承压,波动加剧。ING集团策略师指出,衡量30年期欧元掉期波动的指标已明显上扬,显示市场预期长期利率波动性正在上升。
货币政策前景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市场焦虑。欧元区8月CPI年率初值为2.1%,高于前值2.0%和预期2.0%,核心通胀维持在2.3%,略超预期。尽管服务业通胀微幅回落至3.1%,但整体通胀粘性仍存。欧洲央行执委施纳贝尔明确表示,通胀上行风险大于下行,全球经济动荡可能持续推高成本。这番表态极大压制了市场对短期内降息的期待。
目前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在12月前再次降息的概率仅为25%。荷兰国际集团经济学家Bert Colijn认为,尽管欧元区经济增长疲软,部分“鸽派”委员仍希望推动一次降息,但暂停行动的理由已足够充分。在美联储可能重启降息的背景下,欧央行若维持高利率更久,或将导致欧元进一步走强,反而抑制出口与复苏。
与此同时,美国市场同样风雨飘摇。北京时间9月2日晚间,美股三大指数全线重挫,纳指跌幅一度超过1%;恐慌指数VIX飙升近20%,反映市场避险情绪急剧升温。科技股领跌,英伟达、阿斯麦ADR、美光科技、高通等芯片巨头跌幅均超2%。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5%,为7月以来最高水平,显示全球长期利率中枢正在悄然上移。
这场横跨大西洋的金融市场动荡,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债务可持续性”的信任危机。随着地缘冲突持续、国防开支上升、社会福利压力加大,欧美各国财政扩张已成常态。然而,在高利率环境下,债务滚续成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攀升。当市场开始质疑政府能否在不引发经济衰退的前提下控制赤字时,债券收益率的飙升便不再是技术性调整,而是一种结构性预警。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当前市场已不再仅仅关注通胀或增长数据,而是更加聚焦财政纪律与政策连贯性。英国的政治变动、法国的社会动荡、荷兰的制度变革,都在削弱投资者对“政策稳定”的信心。而一旦这种信心动摇,资本流动将更加敏感,市场波动也将更具破坏性。
可以预见,未来几个月,欧美央行将面临艰难抉择:是继续对抗通胀,还是转向支持增长?是坚持财政纪律,还是容忍更高赤字?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若缺乏协调一致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框架,金融市场或将频繁遭遇类似今日的“三杀”冲击。稳定预期,比降息或加息更为紧迫。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