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8月25日 14:32消息,中信证券指出,银行股有望集体摆脱破净困境,迎来估值重塑新机遇。
近期,银行板块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中信证券发布最新研报指出,尽管当前银行股的相对收益有所减弱,但保险机构仍在持续举牌银行股,显示出长期资金对这一板块的青睐。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股“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愈发凸显,正逐步成为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重要选项。
截至8月23日,已有10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2025年中报或中期业绩快报,其中包括2家股份制银行和8家区域性银行。数据显示,这10家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0%,较一季度分别改善1.8个和3.6个百分点,展现出明显的业绩修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已披露不良率的5家银行在2025年上半年末的平均不良率为0.94%,环比下降1.4个基点,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这表明银行在风险控制与盈利能力之间正逐步实现再平衡,为估值修复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从市场情绪角度看,随着中报密集披露期的到来,银行板块有望凭借稳健的财务表现提振投资者信心。尤其在当前整体经济复苏仍面临压力的背景下,银行作为顺周期行业中少有的盈利确定性较高的板块,其“压舱石”作用正在被重新认识。笔者认为,这一轮业绩改善并非短期波动,而是银行业在息差压力趋稳、资产质量可控、成本控制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具备可持续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保险资金对银行股的积极布局。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最新发布的2025年下半年投资者信心调查结果,超过47%的保险资管机构和44%的保险公司将股票列为最青睐的大类资产,位居各类资产之首。而在年初的调查中,债券才是主流偏好,股票配置意愿分别仅为13%和26%。这一显著转变背后,是政策引导与市场逻辑双重驱动的结果——监管层持续鼓励保险资金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而保险资金自身也面临长期负债匹配的迫切需求。
在此背景下,银行板块因其高股息、低估值、盈利稳定的特征,自然成为险资布局的重点。2025年下半年以来,保险机构已五次举牌H股上市银行:弘康人寿两次举牌郑州银行,民生人寿举牌浙商银行,平安人寿则接连举牌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这些动作不仅体现了险资对银行股价值的认可,也释放出长期资金正在加速入场的信号。从投资逻辑看,银行股的分红率普遍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具备明显的绝对收益吸引力,尤其适合追求稳定回报的保险资金。
历史经验同样支持银行股在牛市周期中的轮动潜力。回顾2012年第四季度和2014至2015年的市场行情,银行板块在风格切换中均表现亮眼。2012Q4银行板块涨幅达27.4%(同期沪深300为10.0%),2014Q4更是录得60.1%的惊人涨幅(沪深300为44.2%)。这说明一旦市场风险偏好上升、牛市特征显现,低估值、高权重的银行股往往能成为资金轮动的重要方向。当前,尽管市场尚未形成明确的单边上涨趋势,但若后续宏观数据持续改善、政策发力显效,银行板块有望成为行情扩散的关键一环。
中信证券认为,银行板块目前正处于重估净资产的过程中,叠加股票市场分层趋势的长期演绎,其对机构投资者的配置价值将持续提升。目前长线资金仍处于“欠配”状态,未来增量资金入市或将优先流向具备安全边际和稳定回报的蓝筹板块,银行股正是典型代表。因此,估值修复至1倍市净率以上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当然,风险因素也不容忽视。宏观经济若出现大幅下行,可能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压力;监管政策的超预期调整也可能影响行业经营节奏。此外,个别银行在战略执行上的差异,或将导致业绩分化加剧。但总体来看,在当前利率环境和市场结构下,银行板块的风险收益比正趋于有利。
综合来看,银行股正站在“基本面修复+资金面支撑+估值低位”三重逻辑的交汇点上。对于投资者而言,无论是追求稳健收益的配置型资金,还是希望捕捉轮动机会的交易型资金,银行板块都提供了良好的参与窗口。中信证券建议保持积极配置策略,其中交易型资金可关注低估值品种,配置型资金则可侧重具备贝塔属性的龙头银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股或许不再是“沉睡的巨象”,而是正在悄然苏醒的价值主线。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