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利科技实控人未披露引关注,相关责任人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处罚。
8月8日晚间,好利科技(002729.SZ,股价15.16元,市值27.74亿元)发布公告表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已对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汤奇青立案调查。近日,公司获悉汤奇青已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经查明,康伟、汤奇青未如实披露其一致行动关系,也未配合上市公司履行必要的信息披露义务,致使好利科技在公告中错误地将汤奇青列为公司唯一实际控制人,导致信息披露出现重大遗漏。对此,中国证监会已作出处理决定,责令两人改正行为,予以警告,并处以总计400万元的罚款,其中康伟承担250万元,汤奇青承担150万元。 此次处罚反映出监管层对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任何试图规避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都将受到严肃追责。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任何隐瞒或误导行为不仅损害投资者权益,也破坏市场公平性。此次事件再次提醒相关方,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履行信息披露责任,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与公正。
好利科技在公告中指出,《行政处罚决定书》是针对汤奇青个人的处罚,与公司本身无关,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公司强调,该事件不会导致其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规定的其他风险警示情形或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此外,好利科技还表示,该事项不会影响汤奇青对公司的控制权及当前的持股比例。 从企业治理的角度来看,此类事件虽然针对个人,但对企业声誉和市场信心仍可能产生一定影响。尽管公司已明确表态不会造成实质性冲击,但投资者仍会关注相关责任人是否涉及更深层次的合规问题。企业在面对高管被处罚时,如何及时、透明地回应市场关切,是维护企业形象和稳定的重要环节。
公开资料显示,好利科技是我国电路保护元器件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子熔断器和电力熔断器。其中,电子熔断器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消费电子、服务器电源及汽车电子等行业;电力熔断器则主要用于光伏、储能、风电及新能源汽车等场景。
业绩方面,2024年全年,好利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39.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70.28万元,同比增长102.36%。从公司公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来看,今年上半年,好利科技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达2900万元至3500万元,同比增长41.99%至71.37%。 从数据表现来看,好利科技在2024年实现了显著增长,尤其是净利润的大幅上升,显示出公司经营状况的持续改善。而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积极趋势,反映出公司在市场拓展、成本控制或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可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不过,也需关注行业整体环境及市场竞争变化对后续业绩的影响,以判断这种增长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好利科技表示,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持续聚焦熔断器核心业务,光伏、储能、风电等新能源领域的电力熔断器产品销量稳步上升,传统电子熔断器业务也保持稳定发展;二是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积极拓展多元化的销售网络,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推动业绩持续提升。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