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8月07日 11:24消息,财政部解读保育教育费减免新规,多地试点免单政策,惠及千万家庭,减轻育儿负担。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与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共同介绍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最新进展,并就社会关切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此举标志着我国在推进教育公平、减轻家庭负担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根据最新政策安排,国家将统一实施免除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全国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在会上表示,预计今年秋季学期该政策将惠及约1200万名适龄儿童,成为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覆盖面最广、受益人数最多的惠民举措之一。
此次政策选择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实施免费,体现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郭婷婷指出,综合考虑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和财政可持续性,优先在大班阶段免除费用,既能有效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又能确保政策长期稳定运行。这一渐进式推进路径,既务实又富有前瞻性,为未来向中班、小班逐步延伸打下坚实基础。
免保育教育费所需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中中央财政承担主要部分,并对中西部地区予以重点倾斜。这种央地共担、差异支持的机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区域均衡发展的高度重视。尤其对于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而言,中央财政的加大投入将显著提升当地学前教育的可及性与公平性。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在资金分配上,不仅“拿大头”,更注重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这不仅是财政资源的再分配,更是教育公平的实质性推进。可以预见,这一政策将有效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学前教育差距。
据初步测算,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因免除保育教育费而减少的家庭支出预计将达200亿元。这意味着平均每名大班儿童家庭可节省约1600元。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这笔“看得见”的减负对普通家庭意义重大,尤其对多子女家庭和中低收入群体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关于免保育教育费的具体标准,财政部作出明确说明:公办幼儿园按照当地教育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全额免除;民办幼儿园则参照同类型、同地区公办园的标准予以减免。例如,若某民办园收费800元/月,而当地同类公办园为500元,则该民办园大班儿童只需缴纳差额300元。这一“补差不补全”的设计,既尊重了民办园的运营成本,又切实减轻了家长负担,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与精准性。
与此同时,国家将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地方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申了地方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中的主体责任,要求各地制定并落实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生均财政补助标准。此举有助于构建可持续的投入机制,防止“一阵风”式政策,推动学前教育走向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透露,中央财政已安排好年度免保育教育费所需补助资金,将于近日下达至各地。同时,财政部将指导各省结合实际,分类细化省内补助标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于此前已有地方性资助政策的地区,强调要做好新旧政策衔接,避免出现“政策断档”或“重复补贴”现象,确保平稳过渡。
数据显示,自2013年至202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达2209亿元,持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这笔巨额投入不仅改善了办园条件,也推动了教师队伍建设与保教质量提升。可以说,今天的免费政策是多年持续投入积累的结果,体现了国家对“幼有所育”的坚定承诺。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特殊群体,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表示,将适时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资助政策。目前各地已初步形成以政府资助为主、幼儿园和社会力量参与为辅的资助体系。下一步,教育部将推动资助政策与免费政策协同发力,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保障网络,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随着政策落地,规范办园行为也被提上更高议程。2024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达92%,进入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将联合财政部等部门加强幼儿园设立条件审核,严格办学资质管理,强化过程监管。通过动态监管、信息备案、公开公示等方式,守住安全底线和质量红线,确保孩子们不仅“有园上”,更要“上好园”。
总体来看,免除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费是一项顺民心、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它不仅直接减轻了家庭教育支出,更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学前教育正从“家庭责任”逐步转向“公共责任”。这一转变,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未来,随着政策逐步完善并向更低年龄段延伸,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公平、普惠、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加速成型。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