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联合部署2025年度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工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北京9月24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以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25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及《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资金申请和2026年资格审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启动2025年度保险补偿政策的资格审核与资金申报工作。
两份《通知》明确,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的支持范围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版)》所涵盖的产品领域,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则适用于生产制造《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所列产品领域。资金申请机制采用“先进行资格审定、后提出资金申请”的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资格审核,资金申请阶段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进行复核。对符合要求的投保企业,按照不超过其实际缴纳保费的80%给予补贴。
两《通知》要求,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业务管控,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完整、有效、准确;对存在瞒报漏报重大问题,通过提供虚假材料、虚假理赔等方式骗补骗保的企业,收缴财政资金,3年内不得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项目,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两《通知》指出,鼓励企业与保险公司依据技术成熟程度、应用场景的复杂性以及历史赔付率等风险因素,自主协商确定保险费率和保险种类。同时,在政策有效期内,应科学合理地使用保费补助资金,把握资金使用的节奏,确保财政资金平稳有序支出,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据了解,近期,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持续优化完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首台(套)首批次综合保险示范条款》及配套的承保理赔服务指引,中国精算师协会也出台了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费率厘定标准。这些举措进一步扩大了保险保障范围,提升了保障水平,并规范了相关操作流程。自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实施以来,已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为全国各类重大技术装备和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提供了近万亿元的风险保障,积极服务于国家制造强国战略。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首台(套)、首批次保险在突破这些产品在市场初期推广应用的障碍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对于筑牢国家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性、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保险公司应更精准地对接首台(套)、首批次保险的保障需求,持续优化风险管理服务,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