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指出,光伏抢装潮推动产业链量利齐升,企业加速技术升级与成本优化,有望突破内卷困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华泰证券最新发布的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25H1),电力设备新能源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行业整体进入周期上行通道。在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风电及工控等多个细分领域中,市场需求持续回暖,部分环节已出现明显供需拐点,产业格局正逐步优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子板块表现分化加剧,但结构性机会愈发清晰,具备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正在脱颖而出。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25H1展现出强劲韧性。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车销量达693.5万辆,同比增长40%;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99.7GWh,同比增幅高达47%。与此同时,欧洲市场受碳排放考核政策推动,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22%。需求端的旺盛叠加供给扩张放缓,使得正极材料、电解液等关键原材料价格普遍企稳甚至回升。值得关注的是,除电池环节外,产业链多数环节资本开支持续下滑,反映出企业扩产趋于理性。这背后释放出一个积极信号:行业正从过去“盲目扩产”的内卷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路径。我们认为,那些已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CTC技术、硅碳负极等前沿方向布局的企业,有望在下一轮技术迭代中掌握主动权。
储能市场在25H1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内新增储能装机达56.1GWh,同比增长68%,主要得益于“136号文”引发的抢装潮。同期,国内储能中标规模高达176.6GWh,同比激增181%,招标热度居高不下。随着各地容量电价机制、现货市场建设以及补偿政策陆续落地,独立储能的盈利模式日趋成熟,市场化需求被有效激发。展望全年,预计国内储能装机有望突破150GWh大关。海外市场方面,美国大储新增装机18.9GWh,同比增长45%,主要受关税预期驱动的抢装行为影响,而随着“大而美”法案对本土化率要求将于2026年实施,业内普遍预期2025年底将再度掀起一轮抢装高峰。相比之下,欧洲户用储能去库存基本完成,但终端需求尚未明显复苏,反倒是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项目推进迅速。这一趋势表明,全球储能重心正在向集中式、规模化应用转移。
光伏行业在25H1同样呈现量利齐升态势。第二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同比飙升168%,抢装效应显著。受益于需求拉动,产业链价格普遍回升,叠加出货量提升带来的费用摊薄效应,多数环节亏损收窄。但从细分环节来看,分化十分明显:硅料环节因抢装后价格回落且开工率下降导致单位成本上升,亏损进一步扩大;硅片与电池片仍面临盈利压力;组件则因海外高毛利市场出货恢复及国内价格上涨,盈利能力环比改善;光伏玻璃因产品涨价带动毛利率回升;胶膜环节仅头部企业维持微利,中小厂商仍在亏损边缘挣扎;金刚线得益于钨丝渗透率提升实现毛利修复;热场环节则受限于稼动率偏低,毛利率继续收窄。值得深思的是,在经历了多年无序竞争之后,“反内卷”已成为行业共识。当前,无论是供给侧的产能调控,还是需求侧的差异化布局,都在推动光伏产业走向更健康的竞争格局。未来,具备全球化布局能力、拥有品牌溢价和技术壁垒的龙头企业或将主导行业整合进程。
风电板块业绩持续向上,成为本轮能源转型中的稳健力量。25H1国内风电新增装机达51.4GW,同比增长99%;新增招标规模达71.9GW,同比增长9%,显示出极高的景气度。更为关键的是,风机价格在经历长期下行后开始企稳回升——据金风科技披露,2025年6月国内风机月度投标均价已达1616元/kW,同比上涨10%。这一变化背后,既有央国企招标规则优化的因素,也离不开行业自律机制的逐步建立。从利润结构看,塔筒、铸锻件、轴承等上游部件因交付节奏靠前,业绩释放充分;整机厂虽仍在消化前期低价订单,短期承压,但新签高价订单将在下半年逐步兑现;海缆环节同样面临确认节奏问题,但后续收入释放潜力可观。我们认为,随着风机涨价订单进入交付期,叠加出口占比不断提升,整机企业的盈利弹性将显著增强。特别是海上风电,在国内外双重需求驱动下,管桩、海缆等核心部件订单饱满,出海将成为重要增长极。
工控行业在25Q2延续修复态势,景气度稳步回升。根据睿工业数据,OEM市场同比微增0.46%,而整个工控行业当季实现营收467.72亿元,同比增长17.3%;归母净利润达44.68亿元,同比增长33.1%。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8.30%和11.23%,均较上一季度有所提升。龙头企业在国内低压变频器、交流伺服等领域的市占率持续提升,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相关硬件的需求崛起。25Q2全球科技巨头在数据中心的投资总额环比继续增长,直接拉动了服务器电源、HVDC、BBU、超级电容、PCB铜箔与树脂、液冷系统等关键部件的需求。这些领域不仅技术门槛高,而且客户粘性强,一旦形成稳定供应关系便难以替代。因此,我们判断,能在AIDC生态中深度绑定头部客户的供应商,将在未来几年获得远超行业平均的增长红利。
当然,行业向好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报告也明确提示:若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光伏装机增速放缓、风电并网受阻或弃风限电问题反弹、储能相关政策推进迟滞,都可能对板块表现构成压制。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复杂、贸易壁垒频现的背景下,出口导向型企业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然而,综合来看,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的起点,内部虽有分化,但整体趋势向上。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短期热点,不如聚焦那些真正具备核心技术、成本优势和全球视野的优质标的。毕竟,在这场能源革命的长跑中,耐力比速度更重要。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