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推出不换卡不换号模式,支持手机直连卫星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北京8月27日电,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为有序推进卫星通信业务的开放,推动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商业航天领域的创新活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文件提出面向手机终端探索“不换卡不换号”的新模式,进一步挖掘现有号码的使用潜力,支持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的应用。 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卫星通信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不换卡不换号”的方式,不仅降低了用户接入门槛,也提升了用户体验,有助于加快卫星通信技术在大众市场的普及。同时,这也释放出积极信号,表明国家正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通信生态,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并行发展。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卫星通信有望在应急通信、偏远地区覆盖、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当前,卫星互联网发展势头强劲,手机、汽车、无人机等设备直接连接卫星的创新实践日益活跃,卫星通信正从专业领域加速向大众市场扩展,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指导意见》指出,应以优化业务准入为切入点,拓展应用场景,培育技术与产业,优化资源供给,提升治理水平,充分释放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潜力,加快构建规范有序、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国信息通信行业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
《指导意见》指出,要有序扩大市场开放,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快卫星互联网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服务推进,推动该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在适合的时机,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应用开展商用试验,以此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宽带网络覆盖,为各类用户提供高速的卫星互联网服务,并持续拓展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我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正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其在全球网络覆盖方面的潜力巨大,尤其在偏远地区和海洋等传统网络难以覆盖的区域,能够有效弥补基础设施的不足。同时,这一领域的商业化进程也将促进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生态构建,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拓展应用场景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促进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等领域的应用,优先满足国家应急通信需求,综合利用天通、高通量卫星、北斗短报文、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等卫星通信资源,为应急处置提供统一调度、高效供给和融合应用的卫星通信服务保障。鼓励通过高通量卫星、低轨卫星互联网等方式为偏远地区、边疆地区和地形气候复杂地区等提供多样化网络接入服务,进一步提高我国网络覆盖水平,降低覆盖成本,助力电信普遍服务,推广普及高品质数字化产品,推进数字惠民,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
在电信资源供给方面,《指导意见》强调要科学布局卫星通信码号资源。持续关注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动态,针对专用终端合理规划卫星通信专用号段,推动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等新兴业态实现高质量发展。面向手机终端,创新推出“不换卡不换号”的应用模式,充分挖掘现有号码的使用价值,支持手机直接连接卫星的应用,促进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的深度融合。同时,支持企业申请卫星通信的国际码号,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指导意见》同时提出加强卫星通信监管。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设备进网等许可审批工作,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卫星通信市场体系。指导督促企业依法履行国家安全主体责任,在相关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安全技术措施,落实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要求,建设信息安全技术措施,保障网络、数据和信息安全,加强用户实名制管理,做好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相关技术保障措施。
此外,《指导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到2030年,卫星通信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将更加健全,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基础设施、产业供给、技术标准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将实现大规模应用,卫星通信用户数量将突破千万,推动卫星通信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