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气东送二线首段投产,年增供气30亿方,助力能源结构优化,推动区域经济绿色发展。
北京8月25日电 国家管网集团25日宣布,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能源工程的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简称“川气东送二线”)迎来关键进展——安岳气田上载点至铜梁压气站段正式投入运行。该段管道每年可新增天然气输送能力近30亿立方米,标志着这一国家级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注入强劲动力。
川气东送二线铜梁压气站。受访者供图
作为我国“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骨干管网”布局中的关键一环,川气东送二线横跨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浙江、福建等八省市,采用分段核准、分期建设模式,其中西段涵盖川渝鄂地区,东段则延伸至鄂豫赣皖浙闽。项目全线建成后,预计年输气能力将达到200亿立方米,不仅实现与全国主干管网的高效互联互通,更将显著提升四川盆地天然气外输能力,有效缓解中东部地区在冬季用气高峰等特殊时段的调峰压力,助力区域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加速转型。
铜梁压气站员工在现场操作。受访者供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投产的安岳气田上载点—铜梁压气站段是川气东送二线首个实现商业运营的管道区段,具有里程碑意义。西南油气田安岳气田高石梯区块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将通过铜梁压气站顺利接入中贵天然气管道系统,进而汇入国家“全国一张网”的统一调度体系。这不仅开辟了川渝地区天然气外送的新通道,也进一步提升了区域资源调配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据国家管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段投运后每年新增近30亿立方米的输送量,将有力支撑川渝地区千亿立方米级天然气产能基地的建设步伐,同时提高重庆及沿线城市的天然气利用效率。
从能源战略角度看,川气东送二线的稳步推进,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延伸,更是国家能源自主可控能力的体现。当前国际能源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加快天然气骨干管网建设已成为保障民生、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举措。该项目的实施,既是对“双碳”目标的积极响应,也为构建多元互补、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
根据国家能源局此前召开的2025年全国油气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道保护工作会议部署,国家管网集团将在2025年底前扎实推进包括川气东送二线、虎林—长春—石家庄-濮阳、苏皖豫在内的多项国家重大战略性工程建设。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将是油气管网建设的攻坚期和集中释放期,相关项目的落地进度将直接影响全国能源供应格局的优化进程。
川气东送二线建设现场。受访者供图
可以预见,随着更多关键节点的陆续贯通,川气东送二线将逐步发挥其作为能源动脉的核心作用。它不仅是一条输送天然气的物理通道,更是一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绿色转型的经济走廊。下一步,如何确保工程安全高效推进、实现各段顺利衔接,并强化运营期的智能化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将是项目建设和管理方面临的重要课题。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