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专栏

财经数码科技

我们站在科技与金融的交汇点,解码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资讯

"财经数码科技"是元界财讯的核心栏目,聚焦于热点财经、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科技资讯等前沿技术在金融财经领域的革命性应用。我们追踪金融科技创新浪潮,分析财经数码动态,解读政策走向,提供深度行业洞察与前瞻性热点资讯。

#证券热点 #科技快讯 #文旅体育 #文化产业 #娱乐快讯 #国际资讯 #国内市场

*ST天茂拟退市:11万投资者的财富迷途如何破局?

*ST天茂退市风暴:11万投资者如何绝地反击?

*ST天茂面临退市,11万投资者何去何从?探讨退市原因、投资者权益保护及应对策略,助力迷途财富寻找破局之路。

   在继玉龙股份、中航产融之后,A股市场再添一例拟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ST天茂。这一动向不仅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也再次将“主动退市”这一相对罕见的资本操作推上舆论焦点。根据*ST天茂最新公告,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已审议通过《关于以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项的议案》,拟通过股东会决议的方式,主动撤回其A股股票在深交所的上市交易。

*ST天茂拟退市:11万投资者的财富迷途如何破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主动退市方案能否实施,尚需获得双重表决通过:一是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二是除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监高之外的中小股东中,也需有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这一设置意在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避免大股东“一言堂”。截至8月8日,控股股东新理益集团、实控人刘益谦及其一致行动人王薇合计持股66.78%,刚好跨过三分之二门槛,这意味着其他持股33.23%的股东将成为决定命运的关键力量。

*ST天茂拟退市:11万投资者的财富迷途如何破局?

   从程序上看,*ST天茂若最终成功实现股东会主导的主动退市,将成为A股市场上较为罕见的案例。不同于因财务指标不达标而被强制退市,主动退市往往被视为企业战略调整的一部分。然而,在当前背景下,*ST天茂的“主动”选择,是否真出于战略考量,还是为规避更严厉监管而采取的“体面退场”,值得深思。尤其是在公司已因年报、季报“难产”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情况下,这种“主动”背后难掩被动色彩。

   事实上,*ST天茂早已危机四伏。今年4月底,公司公告称因部分定期报告信息需进一步补充,无法按时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随后,5月6日起公司股票停牌,并因涉嫌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被证监会立案。尽管停牌两个月后复牌,但至今仍未披露相关财报,导致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按照规定,若在被警示后的两个月内仍未能披露经半数以上董事保证真实、准确、完整的年度报告,公司将面临强制退市的命运。

   面对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的频繁追问,*ST天茂始终回应称“公司正常经营”,定期报告正在“核实与完善中”。然而,这种模糊回应难以平息市场疑虑。不少投资者质疑:是否存在借“主动退市”之名,行“逃避信息披露责任”之实?毕竟,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主动退市若被滥用,可能成为某些问题公司规避处罚的“后门通道”。

   从业绩基本面来看,*ST天茂早已陷入持续亏损泥潭。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1亿元、2.74亿元、-6.52亿元,呈现逐年恶化趋势。而根据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亏损5亿至7.5亿元。亏损主因被归结为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受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影响,导致准备金计提增加。尽管国华人寿采取了优化产品结构、降低负债成本等措施,但仍无法完全抵消冲击。

   更令人担忧的是其高企的资产负债率,已超过85%。作为一家以保险业务为核心的投资控股型企业,*ST天茂的财务结构已显脆弱。在利率长期下行、保险行业利差损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其持续经营能力面临严峻考验。此时提出主动退市,更像是在危机加深前的一次“断臂求生”。

   对于持有*ST天茂的约11.19万名股东而言,这场退市风波无疑是一次重大考验。公司虽已明确由荆门市维拓宏程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提供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1.60元/股,略高于停牌前1.45元/股的收盘价,看似给予了一定保护,但这一价格是否公允,是否能真实反映公司价值,仍存争议。尤其对于长期持股、期待公司转型复苏的中小股东来说,这或许是一次无奈的“低价清仓”。

   值得肯定的是,*ST天茂在8月11日复牌后股价上涨4.83%,收报1.52元/股,总市值约75亿元,显示出市场对其主动退市方案存在一定正面预期。但这是否意味着投资者认可其战略调整,还是短期博弈资金的涌入,仍有待观察。毕竟,股价波动不能掩盖公司基本面恶化的现实。

   回顾*ST天茂的发展历程,其前身湖北中天股份于1993年成立,1996年登陆深交所,2006年更名为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一度通过控股国华人寿实现快速发展。然而,随着保险行业周期下行与内部治理问题叠加,昔日辉煌已难以为继。如今拟主动退市,既是企业自身经营困境的体现,也是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必然结果。

   从监管角度看,*ST天茂案例再次提醒我们:主动退市不应成为“逃废债”或规避监管的工具。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主动退市的审核机制、信息披露要求和中小股东保护制度,防止其被异化为“合法退市”的捷径。同时,也应鼓励真正出于战略重组、私有化整合等合理动机的主动退市,推动资本市场形成多元化、常态化的退出机制。

   总体而言,*ST天茂的主动退市之路,既是企业自救的尝试,也是对A股退市制度的一次现实检验。它提醒所有市场参与者:上市不是终点,退市也不应是羞耻。一个健康成熟的资本市场,既要有进有出,也要退得清楚、退得公正。而这一切,最终都应回归到保护投资者权益、提升市场透明度与效率的初心之上。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输入评论内容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

特别推荐
通宇通讯半年报爆雷:扣非净利暴跌七成,募投项目陷龟速困局

2025-09-03 10:28

福莱新材豪掷7亿布局新材料,升级扩产引爆产业新动能

2025-09-03 09:19

中信证券:白酒板块筑底提速,布局机遇悄然显现

2025-09-03 09:18

放量下跌暗藏机会,支撑位或成反弹关键点

2025-09-03 09:16

兆新股份落子青海,打造新材料科技新引擎

2025-09-01 14:12

阿里概念强势崛起,背后有何重磅动因?

2025-09-01 13:00

重磅出炉!A股半年报成绩单曝光,这些亮点不容错过

2025-08-31 23:31

江淮汽车半年巨亏,蔚来依赖华为难挽颓势

2025-08-30 12:12

A股单日成交破3万亿!创历史第二高,专家深度解读背后逻辑

2025-08-25 15:57

A股市值格局巨变:三大国有行强势登顶,13只万亿巨头闪耀登场

2025-08-25 14:31

中兴通讯突然爆发,背后真相令人震惊!

2025-08-21 12:57

预应力材料迎爆发式增长:风电水电新场景点燃出货狂潮

2025-08-21 11:51

钨价狂飙产业链迎新机遇 这些企业或成最大赢家

2025-08-21 11:48

创新药ETF热度攀升,多只龙头股遭机构密集调研

2025-08-18 14:07

中信证券:银行股修复潜力待释放,绝对收益机会可期

2025-08-18 14:04

芯片巨头突遭停牌,1300亿市值风云再起

2025-08-17 21:30

华虹控股拟收购华力微控股权,A股并购潮再起

2025-08-17 21:28

313只翻倍股引爆市场!资金狂涌这些黄金赛道

2025-08-17 20:08

QFII持仓揭秘:汽车板块成上半年最大赢家

2025-08-14 07:16

科创板红利加速释放,投资新蓝海启航

2025-08-11 20:56

友情链接

与优质财经科技平台共同构建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