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旺达创新电池技术,提升机器人续航与性能,引领智能机器人新未来。
当游客在欢乐海岸与机器人互动合影,在人才公园欣赏科技灯光秀,深圳“科技生态”的双重魅力令人沉醉,旅途记忆也因此增添了一抹浓墨重彩的色彩。而在这璀璨光影的背后,一股为未来智能体注入持久动能的“深圳力量”正在悄然崛起——全球锂电池标杆企业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将其创新触角伸向炙手可热的人形机器人赛道,用一块块“聪明”的电池,悄然改变着机器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深圳不仅是一座科技创新之城,更是一个将前沿技术融入日常生活、推动产业升级的典范。欣旺达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不仅是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更是深圳制造向“智造”迈进的重要体现。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池作为核心部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欣旺达凭借其在锂电池领域的深厚积累,正为这一新兴领域提供坚实支撑。这种从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正是深圳持续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关键所在。
创新基因锻造深圳“电池名片”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自1997年创立以来,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于2011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2022年又通过发行GDR登陆瑞交所,标志着其国际化进程迈上新台阶。作为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凭借近30年的深耕细作,在锂电池技术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工艺水平处于行业前列。目前,欣旺达的业务布局日益多元化,不仅在3C消费类电池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还跻身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中国企业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前十,并在储能系统(直流侧)全球市场出货量中位列前五。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欣旺达的持续成长和国际化布局,反映出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核心技术与全球竞争力方面的显著提升。其在多个细分市场的突出表现,也预示着未来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欣旺达在机器人电池领域实现突破,得益于其扎实的创新基础。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超过33亿元,近五年累计投入接近130亿元,拥有一支近万人的研发团队。从支撑手机、电脑的“隐形冠军”,到推动电动汽车、点亮储能的“多面手”,再到助力人形机器人的“先行者”,欣旺达始终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2024年公司营收突破560亿元,动力电池和储能业务增速分别超过40%和70%,形成了“消费电池稳基础,动力储能促增长”的双轮驱动格局。
三大“黑科技”破解续航困局
在深圳科技馆内,灵动的人形机器人已从科幻设想变为现实。它们能够担任导览员、提供服务,但“续航问题”始终困扰着它们——目前主流产品通常只能持续工作3至6小时,而笨重的电池也限制了它们的机动性。“这就像游客的手机没电后扫兴离开,机器人的潜能同样受限于其能源系统。”欣旺达电池研发总监周双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何让机器人“身轻如燕”又“耐力持久”?欣旺达推出了三大“黑科技”:首先是“瘦身增肌”高能电池,采用创新的全极耳三元锂电池设计,在相同体积下续航能力提升30%以上,使机器人能够连续工作更长时间;其次是“量体裁衣”异形结构,突破了传统方形电池包的限制;最后是“未病先防”智能BMS系统,如同为电池配备了一位“健康管家”,通过EIS阻抗实时监测,提前预警潜在问题。“这就像给电池装上了听诊器,能够提前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周双军表示。
人形机器人作为一种具有类人外形、智能决策能力和多场景适应能力的高科技设备,有机构预测,到2029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0亿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比将从目前的20%提升至50%以上,成为主要增长引擎。作为人形机器人的能源核心,电池当前成本占比约为1%-2%,预计到2030年全球出货量将达到500万台,锂电池需求将达到12.5GWh,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未来电池技术将朝着高能量、长续航、轻便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周双军表示,欣旺达以人形机器人专用电池的定制研发为重点,通过材料创新、结构优化和智能管理系统,专注于工业和服务等高频应用场景,积极对接行业领先企业及政策项目,逐步建立起在高能量密度和高可靠性电池领域的竞争优势,推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落地与发展。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