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7月20日 08:13消息,发挥保险稳定器作用,助力生活更美好。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保险作为金融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发挥着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作用。在面对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时,保险不仅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安全保障,也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融监管总局此前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提到,要推动普惠保险的高质量发展,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果,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让声音插上翅膀,让故事有了温度。”中国太保总裁赵永刚指出,公司将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从产品设计到投诉处理的每一个环节,不断优化管理流程,以更优质的服务回馈消费者,用爱与责任守护人们的美好生活。 在当前保险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唯有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中国太保此次表态,体现了其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也传递出积极回应市场变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号。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提升金融素养和消费者保护
“感谢你们带来的反诈知识讲座,内容非常实用,对学员们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残疾人之家的陈老师表示。
今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期间,中国太保产险温州分公司走进娄桥街道残疾人之家,通过“保险知识问答”“连词成句”等互动游戏,向残障人士普及金融防诈知识,增强他们对保险保障功能的认识和理解。 此类活动体现了保险行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作为。针对特殊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也展现了保险服务的温度与包容性。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金融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特殊群体更容易成为目标,因此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尤为重要。保险机构主动下沉服务,既是对“保险为民”理念的践行,也为构建更安全、更公平的社会环境贡献了力量。
保险机构正持续加大力度提升公众的金融素养。当前,中国太保寿险围绕“太保服务”“三适当”“金融反诈”等主题,聚焦“一老一少一新”重点人群,积极开展“保险五进入”、主题沙龙、专题直播等活动,帮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保险功能与作用;中国太保产险则在营业厅设立公共教育宣传区,为消费者提供系统、深入的金融学习资料,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普及金融知识,增强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 从整体来看,保险机构在推动金融知识普及方面展现出更强的责任感和主动性。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社会对保险的认知水平,也为构建更加稳健的金融环境打下基础。特别是在老龄化加剧、年轻群体金融需求日益多元的背景下,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以服务为导向、以公众为中心的实践,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化。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金融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不仅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也直接影响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保险机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积极普及保险知识,提升了公众对保险产品的认知水平。这在推动保险行业规范发展、增强全民风险防范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效提升了保险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和整体形象。
以暖心举措做好金融服务
中国太保寿险深圳分公司值班店长陈斯斯接到一个特殊来电,两位年过七旬的异地客户因行动不便且不熟悉环境,迟迟未能找到服务网点。
“听着电话里老人焦急的声音,我立即携带移动服务终端设备在老人休息的地方给他们办理完相关业务,又帮助他们在手机上绑定了公司官微,演示了保单查询、客服等功能,确保老人今后可便捷使用线上数字化服务。”陈店长说。
《指导意见》明确,要提升普惠保险服务质量。提高普惠保险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线上承保理赔能力。提供适老化和无障碍服务,方便有需要的群众。
在政策引导下,中国太保寿险放大微信公众号“关爱版”界面字体,创新“一键预约上门赔”服务,让老年客户足不出户完成理赔;中国太保产险北京分公司在各门店配置爱心座椅、无障碍辅助工具以及适老化设施等,满足不同客户群体需求。
以保险保障提升民生温度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成为新的市民群体。为帮助这些新市民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应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切实维护他们的健康与安全。
《指导意见》提到,要重点关注建筑工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店经营者等新市民群体以及灵活就业人员,推动开展针对这些人群的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业务。
我们正以职业伤害风险较高的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等行业为重点,积极参与“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险”试点,逐步完善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切实保障他们的权益。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为大量劳动者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但也带来了职业风险保障不足的问题。此次试点工作的推进,不仅体现了政策层面对于新就业群体的关注,也反映出社会保障体系在适应经济结构变化方面的积极调整。通过建立健全的职业伤害保险制度,有助于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感与归属感,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保险机构要创新产品和服务,为老年人和新市民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保险保障。
“这种脑健康筛查非常实用,应该大力推广。”在最近举办的2025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上,中国太保记忆花园展区的“健康小屋”中,AI眼动认知评估和脑健康评估等认知障碍早期筛查项目吸引了众多老年人前来排队体验。
据介绍,中国太保推出了专注于阿尔茨海默病全周期管理的“守护记忆”普惠型认知障碍专病保险,覆盖从早期筛查到终身照护的各个环节,为那些“困在时间里的老人”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 这一保险产品的推出,体现了社会对老年群体健康问题的关注逐步加深,也反映出商业保险在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中的积极作用。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认知障碍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而现有的医疗和照护体系仍存在较大缺口。此类专病保险的出现,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应对能力,也为构建更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补充。
业内人士指出,保险不仅是应对风险的工具,更是连接公益资源的重要桥梁。公益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也是滋养保险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还是公益所传递的社会关怀,其最终目标都是让每个生命更加有尊严,让社会充满温度,这也正是保险作为社会“稳定器”的具体表现。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