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洞穴中的土家文化热潮,展现独特民俗与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
位于湖北恩施利川市的腾龙洞,每逢盛夏时节,洞外烈日炎炎,而洞内却清凉宜人,成为众多游客向往的避暑胜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在享受天然“空调”般舒适环境的同时,也沉浸于丰富多彩的土家文化之中,体验一场独特的文化与自然交融之旅。 腾龙洞不仅是一个地质奇观,更是一座连接自然与人文的桥梁。它用自身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人们,让游客在避暑之余,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这种自然与文化的双重吸引力,正是腾龙洞能够持续受到青睐的重要原因。
腾龙洞总长度达59.8公里,洞口高度为72米,宽度64米,可容纳20多辆卡车同时通行,直升机也能在洞口自由飞行。整个洞穴系统分为上下五层,内部遍布形态各异的石钟乳、石笋和石花。最令人惊叹的是,清江水流经洞口时猛然下落30多米,跌入洞中,形成了“卧龙吞江”的壮观景象。
除了地质奇观,腾龙洞更是展现土家文化的重要场所。穿上保暖外套,向洞内前行数公里,才能到达《夷水丽川》歌舞表演的现场。剧场终年保持12至18摄氏度的恒温环境,但不断变化的舞台场景和精彩绝伦的演出却让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节目以古称“夷水”的清江为主线,生动展现了土家族的历史与文化。
夷水丽川艺术团团长冉娟表示,景区打造的这处原生态洞穴剧场,巧妙融合了土家族非遗元素,同时引入升降舞台、移动吊脚楼、水中龙船等现代化布景,让自然与人文、古老与现代在此和谐交融。自2005年首演以来,已累计演出近16000场。2024年第四次改版升级后,剧场在舞台设计、服饰呈现、本土文化表达以及科技应用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互动体验也更加丰富。 从内容上看,这种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演出形式,不仅增强了观众的文化体验,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科技手段的介入,传统文化得以以更生动、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有助于扩大其影响力和传播范围。这种创新模式值得在更多文化项目中推广。
不仅限于剧场演出,景区还推出了数字光影秀、非遗传承人签约驻演等文旅活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20多位非遗传承人与腾龙洞景区正式签约,成为常驻展演嘉宾,利川灯歌、肉连响、利川草编等非遗体验项目也首次在洞穴中呈现。
截至7月10日,今年以来腾龙洞景区已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营收近7000万元。腾龙洞景区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依托非遗常驻展演,开发系列研学路线,让游客从“短暂观光”转向“深度文化体验”。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