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9月14日 08:59消息,AI引领旅游新纪元,2025年中国智慧导览吸引全球游客涌入,开启沉浸式文化体验浪潮。
2025年服贸会于9月10日至9月14日在京举行,本届展会选址北京工业旅游新地标——首钢园。作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盛会,文旅服务展馆成为人气焦点之一。从泡泡玛特、52TOYS等潮流文创品牌的产品展示,到PICO(字节跳动旗下XR品牌)带来的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现场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打卡,展现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趋势。
在服贸会重要主题论坛之一的“2025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上,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联合国旅游组织大使伊什特万·乌伊海伊正式发布《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4—2025)》。该《报告》指出,自2024年以来,全球旅游业迎来里程碑式的全面复苏,国际游客信心显著回升,多个主要旅游目的地客流量已恢复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这一判断也得到了权威数据的支持。
根据联合国旅游组织发布的最新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国际游客总数突破3亿人次,同比增长5%。其中,亚太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增速领跑全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消费国,其出境旅游支出同比大幅增长30%,显示出强劲的海外消费需求和持续扩大的国际旅游影响力。
“数智化”和“助力入境旅游”成为本次服贸会文旅专题展的核心关键词。记者在展会现场观察到,无论是展馆设计还是企业展陈内容,AI技术、智能服务、多语种支持等元素贯穿始终。尤其是在多个文旅类论坛中,“入境游”、“旅游AI助手”被反复提及,反映出行业对新一轮增长机遇的战略聚焦。
随着中国不断优化签证便利政策、推动支付系统国际化、提升外币兑换与移动支付兼容性,入境旅游正进入加速回暖通道。据文化和旅游部披露的数据,2024年中国共接待入境游客1.3亿人次,同比增长超60%。这一数字背后,是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以及数字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的综合体现。
去哪儿副总裁任芬在论坛上分享了一组引人关注的数据:2024年,该平台外籍用户订单量同比增长1.8倍。她特别提到,当时去哪儿尚无英文界面,用户体验存在一定障碍。为此,平台于2025年7月正式推出英文版本,进一步降低外国游客使用门槛。这一举措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中国企业主动拥抱全球化、提升国际服务能级的重要标志。
更值得关注的是,外籍游客在中国的旅行足迹正在从传统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向三线及以下城市延伸。任芬指出,今年暑期数据显示,山西大同、浙江义乌、新疆伊宁等地的外籍游客机票预订量增长均超过两倍。这些城市虽非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但凭借独特的文化魅力、便捷的交通条件和逐渐完善的接待体系,正成为入境游的新热点。这说明中国旅游的吸引力正在由点及面扩散,形成更具纵深感的全域发展格局。
面对日益增长的国际旅客需求,国内交通枢纽也在积极升级服务。北京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莹介绍,首都机场已上线支持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小程序和APP,并提供航班查询、服务预约、旅游咨询等43项功能。特别是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后,机场还推出了针对免签旅客的“三日内单件行李免费寄存”服务,让游客轻装出行,更好地体验航站楼内的北京特色餐饮与文化展示空间。
如果说入境游升温是市场需求的自然回归,那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应用则正在深刻重构旅游业的底层逻辑。多位国际嘉宾在大会上强调,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快数智化进程,以科技创新驱动旅游产业升级。这一观点在中国市场的实践中得到了有力印证。
小红书商业化跨境部门区域营销总监吴牧双表示,平台目前已与多个海外旅游目的地及文旅机构展开深度合作,核心策略是利用其“发现—搜索—决策”的闭环能力,帮助境外目的地精准触达中国消费者。通过AI算法洞察用户兴趣偏好,小红书能够将特定国家或城市的旅游资源定向推送给潜在旅行者,实现高效种草。目前,平台正致力于打通“种草”到“下单”的全链路转化,已与多家OTA平台实现系统对接,迈出内容电商化关键一步。
去哪儿旅行同样在AI应用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任芬透露,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去哪儿已将AI广泛应用于旅游线路规划、机票售前咨询、智能客服等多个场景。预计在国庆假期前,App首页将上线“AI旅行工具箱”,集成多项智能化功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这种从单一功能模块向综合智能服务平台的转型,预示着在线旅游服务正迈入“个性化+自动化”的新阶段。
美团旅行行业总经理、文旅研究院院长路梦西则强调,美团的AI能力不仅服务于消费者,也赋能旅游产业链上的各类商家。面向C端,美团即将推出全新的AI旅行小助手,提供行程建议、实时问答等服务;面向B端,已有专为酒店商户打造的“既白”系统,以及服务于景区运营的“景区小助手”。这类工具不仅能提升运营效率,还能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旅游服务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总体来看,2025年服贸会不仅是一场成果展示的舞台,更是一扇观察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窗口。入境游的强势复苏彰显了中国市场的开放活力,而AI与大数据的深度渗透,则揭示出未来旅游形态的根本变革方向。当“欢迎来中国”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建立在语言无障碍、支付无壁垒、服务有温度、体验有深度的基础之上时,中国的旅游竞争力才真正具备了全球引领的可能性。接下来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黏性,让每一位来华游客都能感受到一个真实、立体、可亲近的中国。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