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大国重器成果持续突破,展现科技创新力量。
9月9日,国新办召开“高质量推进‘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期间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基础的相关情况。
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标志性成果和重大突破,为推进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从天空到大地,从陆地到海洋,“大国重器”在多空间维度上不断取得新进展。C919大飞机翱翔蓝天,累计交付22架,安全运送旅客超过300万人次;大型水陆两栖灭火飞机AG600已获得中国民航局的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预计年底前将有3架飞机交付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天舟九号送入太空,仅用3小时便完成物资快速运输;“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处顺利完成钻探任务,“沧渊号”超大直径盾构机在各类重大工程中屡创掘进新纪录。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自商业首航以来已运营140余个航次,接待中外旅客超过53万人次;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列编,最大钻探深度达到1.1万米,为科学家探索深海奥秘提供了重要平台。 这些成就不仅展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持续提升,也反映出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深海探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战略部署正在逐步落地。未来,随着更多技术突破和项目推进,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在改善民生福祉方面,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到生命的坚实守护,“大国重器”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型农业机械装备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智能高效的稻麦联合收割机每分钟可收割600公斤农作物,显著提升了夏收和秋收的作业效率。电力装备全面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单台大型风电机组每转动一圈,就可供一个三口之家使用一天;“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核电机组,单台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足以满足上千万居民的用电需求。先进的轨道交通设备让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复兴号CR450动车组投入运营后,最高时速可达400公里,从北京到上海仅需两个半小时。高端医疗设备则为人民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和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成功研发,大幅提升了手术精度,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推进产业基础的强化与重大技术装备的关键技术突破,有计划、有系统地部署攻关任务,加快构建与需求相匹配、质量优良、效率高效的重大技术装备体系,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努力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果。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