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9月01日 13:01消息,中信证券指出,卫星发射频率显著提升,预计2025年下半年或成产业拐点。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卫星通信产业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政策导向清晰明确。近期,工信部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的开放,预计相关牌照的发放工作或将加快进行。从产业发展角度看,火箭运力、发射成本等产业链中的瓶颈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卫星发射频率正在显著提升,市场普遍预期2025年下半年可能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拐点。在市场交易层面,卫星行业正从此前的主题投资逐渐转向更具持续性的产业投资方向。建议重点关注那些具备潜在获得业务牌照机会的卫星运营服务商,以及在制造、发射和地面设备等领域具有优势的企业。 **看法观点:** 当前卫星通信产业正处于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的关键阶段,随着开放政策的推进和技术门槛的降低,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几年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面临更多机遇,同时也需关注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投资者应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竞争力与技术储备,而非短期热点炒作。
新兴产业|卫星通信:战略地位凸显,政策导向明确
卫星通信产业的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政策方向清晰明确。近期,工信部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卫星通信业务的开放,我们预计相关业务牌照的发放进程或将加快。在产业层面,火箭运力、发射成本等产业链中的关键瓶颈有望逐步突破,卫星发射频率正在明显提升,我们预期2025年下半年可能成为行业发展的转折点。从市场交易角度看,卫星行业正由主题性投资向更具持续性的产业投资转变。建议重点关注具备潜在获取业务牌照机会的卫星运营服务商,以及涉及制造、发射和地面设备等相关领域的公司。
▍卫星通信产业战略地位凸显,政策导向明确。
卫星互联网在全球覆盖、6G通信以及特种通信等领域具备重要的战略价值,正逐渐成为全球竞争的“新战场”。中美在低轨卫星及太空领域存在资源、商业和军事等多方面的竞争,星舰技术的进展加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中国加快卫星互联网体系的建设。目前,美国的Starlink已占据先发优势,而国内卫星产业链的发展仍面临诸多瓶颈,亟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并通过技术革新和规模效应实现降本增效。 从当前发展态势来看,卫星互联网不仅是技术竞赛的关键环节,更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对空间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我国必须加快布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复杂挑战。
卫星通信业务准入工作正在持续优化,牌照发放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相关政策环境正逐步完善。这一动向表明,相关部门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方面正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有助于提升市场活力与服务质量。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合理的准入机制将为行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市场准入是推动产业发展实现进一步跃迁的重要基础。2025年8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的开放。我们预计,卫星通信产业相关牌照的发放工作将在近期加快步伐,为卫星互联网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制度支持。同时,文件中提出“提升协同推进合力”,我们预期未来相关部门的职能或将进行整合,从而提升卫星产业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
▍高频发射已至,产业拐点在即。
展望2025年下半年,我们认为产业迎来关键转折点,尤其是长期以来制约发展的火箭运力和发射成本问题有望得到突破性解决。民营航天企业下一阶段或将推出可与猎鹰9号相媲美的可回收中型运载火箭。根据多家民营火箭公司官网及官方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数家民营企业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开展中型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测试。若试验成功,这些企业将有望参与GW星座和千帆星座的发射任务,进一步推动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的建设进程。
▍优先关注业务准入机遇,以及制造、发射和地面设备。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结合此前2025年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及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关于卫星通信业务准入工作的表态,我们预期相关业务牌照发放工作将在年内完成。建议优先关注具备潜在获得业务牌照可能性的卫星运营服务商,并关注卫星制造领域的核心配套、导航/遥感载荷、设计总装企业,以及卫星发射和地面设备相关企业。
▍风险因素:
卫星互联网星座的建设进度未达预期;卫星发射计划的实施进度低于预期;地面基础设施及运营服务的建设进展不理想;商业航天的发展速度也未达到预期。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