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8月25日 14:34消息,服务银发一族,养老金融助力实现老有颐养的美好愿景。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女士,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成功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她表示:“个人养老金账户能够享受税收优惠,这点对我很有吸引力。”她计划进一步购买一些养老金融产品,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增添更多保障,让养老“钱包”逐渐充实起来。 我认为,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养老选择,也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大家提前规划,增强养老保障的可持续性。王女士的做法,正是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重视养老财务规划的缩影。这种积极态度值得肯定,也反映出公众对养老问题的关注正在逐步提升。
金融监管总局此前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指出,未来五年,银行业和保险业在养老金融领域将取得显著进展,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金融体系。 这一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养老保障问题的高度重视。建立符合国情的养老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为金融机构拓展业务提供了新的方向。在人口结构持续变化的背景下,推动养老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转型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当前,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银行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加大养老金融资源的投入,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前金融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提升金融服务的适老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对老年人的金融服务,也是银行业需要持续关注和改进的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银行应积极拓展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多元化的养老资金管理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稳健的财富管理方案。此外,还应加强与养老机构、医疗系统等的协作,构建覆盖全面的养老服务体系,助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特殊需求,银行应在服务流程、技术应用和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服务的便利性与人性化水平。例如,通过简化操作流程、设置专门窗口、加强员工培训等方式,切实改善老年客户的体验,让他们在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关怀与尊重。
助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这一制度的推进不仅是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必要举措,也是提升社会保障体系韧性的关键环节。在当前社会转型期,鼓励个人参与养老储蓄,有助于缓解公共养老压力,同时增强个体的养老保障能力。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公众认知的提升,个人养老金将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以往组织100名员工单独办理个人养老金账户至少需要3天时间,现在通过农行柜台批量开户,仅需等待1个多小时即可完成,省时又省力。”北京一家医药公司财务负责人王先生表示。
这是银行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缩影。《实施方案》提出,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要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业务,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参加人积极性,实现资金账户数和缴存规模稳步增长。支持开发适应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新产品和专属产品,逐步构建起具有不同形态、期限、风险特征的产品体系。
农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针对政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重点客户群体,制定了差异化的服务方案,组织员工深入企业、学校、医院及各类机关单位,开展个人养老金及相关养老金融产品的宣传讲解,提供一对一的养老金融服务咨询。同时,通过系统优化,实现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批量开立。目前,该行已推出涵盖储蓄、理财、基金、保险等在内的700多款养老财富管理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养老金投资方面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个人养老金金融服务的直接提供者,金融机构需在个人养老金的开户、投资以及领取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同时,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推动个人养老金产品实现更好的保值增值,通过多元化投资策略有效分散风险。 我认为,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金融机构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仅需要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更应注重产品的稳健性和长期收益。只有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养老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加大养老产业金融资源供给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与养老服务产业相关的“银发经济”正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养老项目普遍具有“重资产、长周期”的特点,这使得资金周转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融资问题,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的助力下,北京市内多家养老机构获得了养老金融产业的融资支持,利用专项资金对智能护理系统进行了升级,扩大了康复医疗空间,进一步提升了智能化护理水平和医疗配套设施能力,同时推进了适老化改造和智慧管理平台的建设。
养老产业金融是推动养老市场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大对银发经济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银行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定贷款期限,科学运用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分期还本付息等多样化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升对“银发经济”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的精准支持和有效响应。 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养老产业金融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优化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不仅能够缓解相关企业的资金压力,也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养老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这种政策导向体现了对银发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行业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针对养老经营主体在建设过程中资金投入大、缺乏抵押物、投资周期长等特点,推出多样化的信贷产品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以满足北京养老机构在拓展业务、设备升级等方面的资金需求。据该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将医疗健康、康复护理等领域的小微企业纳入普惠贷款的重点支持范围,进一步加大对普惠养老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银行要开发面向养老企业的专属贷款产品,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向机构养老、健康管理、生活护理、旅居养老、老年教育等领域倾斜,更好挖掘养老市场潜力,实现支持养老产业和金融业自身转型发展的良性互动。
提升老年群体金融服务水平
金融服务的适老化建设不仅是养老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实施方案》指出,“优化针对老年群体的金融服务”“保障老年群体的金融权益”。
“我们累计完成了辖区超300家银行网点适老化改造与‘农情暖域’服务专区设置。同时,网点配置无障碍通道、适老化座椅、安全性扶手、大字版标识及老花镜、轮椅等便民设备;设置长辈客群优先叫号功能,优先引导老年客户至专属人工柜台;针对高龄、重病、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提供上门服务,提升老年客户业务体验。”上述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入社区、养老院、乡村,以情景剧、漫画手册、反诈短视频等方式,帮助老年人远离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守护好他们的“钱袋子”。
“这下知道怎么识破骗子花招了,太及时了。”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72岁王阿姨在看完“养生诈骗”“低价旅游陷阱”情景剧后说。
业内人士指出,金融机构应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在金融产品设计、服务模式及服务渠道等方面推进适老化改革,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在金融服务中的便利性。同时,应加大针对老年人的金融知识普及力度,通过形式多样、内容精准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其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的能力与意识。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