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专栏

财经数码科技

我们站在科技与金融的交汇点,解码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资讯

"财经数码科技"是元界财讯的核心栏目,聚焦于热点财经、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科技资讯等前沿技术在金融财经领域的革命性应用。我们追踪金融科技创新浪潮,分析财经数码动态,解读政策走向,提供深度行业洞察与前瞻性热点资讯。

#证券热点 #科技快讯 #文旅体育 #文化产业 #娱乐快讯 #国际资讯 #国内市场

国际湿地城市惊艳亮相:生态魅力引爆科技经济新未来

湿地赋能未来:科技与生态共绘城市新蓝图

元界财讯2025年08月09日 14:39消息,国际湿地城市彰显独特生态魅力,引领绿色发展新趋势。

   编者按

   在近日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我国上海崇明、浙江温州、云南大理、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西九江、西藏拉萨、江苏苏州、湖南岳阳等9个城市荣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截至目前,我国获得该认证的城市总数已达22个,位居全球第一。 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我国在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也展示了我国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日益增强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实现了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未来,如何在保持湿地生态功能的同时,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在调节水资源、提升气候适应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守护湿地,这些城市都做出了哪些努力?走,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城市,去感受和发现——

   微镜头——

   看江西九江:“长江最美岸线”

   本报 王 洋 李玉兰 胡晓军

   “嘘——别出声!快看,青头潜鸭正在莲蓬丛里觅食呢!”站在江西九江青栖湖湿地的观鸟台上,港口街镇护鸟队队员李洪宝轻声提醒,向身后的队友做了个手势,队友立刻明白,赶紧架起望远镜观察。

   “扑通……扑通……”透过望远镜,可以看到四五只青头潜鸭依次潜入水中,激起一片片水花,场面十分生动。 青头潜鸭作为珍稀物种,近年来在一些地区的出现频率逐渐增加,反映出当地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它们的活动也提醒我们,保护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这种自然生灵的回归,是生态修复成果的一种直观体现,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呵护。

   青头潜鸭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最受关注的关键物种之一。“青栖湖靠近鄱阳湖,每年吸引青头潜鸭、白鹤、小天鹅等2万多只候鸟在此越冬。2024年,青栖湖首次记录到400只青头潜鸭!”李洪宝表示,“近年来,青栖湖的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部分青头潜鸭不再南迁,选择留在本地过冬,候鸟逐渐变成了‘留鸟’,与我们村民成了‘邻居’。” 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青栖湖的生态修复成效显著,不仅为候鸟提供了更优质的栖息环境,也让一些原本迁徙的鸟类开始改变习性,长期驻留。这种变化既体现了生态保护工作的成果,也反映出人与自然关系的逐步和谐。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选择在这里安家,这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

   为了守护候鸟的栖息环境,一系列保护措施相继实施:建设生态缓冲带、种植沉水植物、管理洲滩植被……青栖湖湿地的生态功能逐步提升,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观鸟胜地。 我认为,青栖湖湿地的变化体现了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实践。通过科学手段修复生态环境,不仅为候鸟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空间,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亲近自然、了解生态的重要性。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借鉴。

   区里已组建起护鸟队,队员全年在岗巡护,重点时段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李洪宝表示,青头潜鸭性格胆小,今年上半年的筑巢繁育期,大家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直到6月底30多只鸭宝宝顺利出巢,才终于放下心来。 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这种持续性的巡护机制和对野生动物习性的深入了解,体现了当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积极态度和务实行动。青头潜鸭作为珍稀物种,其种群稳定增长离不开这样的细致管理和长期坚持。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物种恢复,也为公众树立了良好的生态保护典范。

   九江拥有长达152公里的长江岸线和鄱阳湖三分之二的水域,湿地面积超过30.5万公顷。优越的自然环境,使九江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路线上的关键节点。根据九江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的监测数据,近三年水鸟物种数与种群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4.9%和10.8%,整体增长幅度达36.6%。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九江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为候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也反映出当地生态治理工作的持续深化。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九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相关保护措施,确保这一重要生态屏障的可持续发展。

   亮眼的数据背后,体现了九江对湿地生态的全力保护。近年来,九江积极推进“长江最美岸线”建设,长江干流九江段的水质连续7年保持在Ⅱ类标准。“青栖湖的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以上,同时依据水文变化,通过排水站灵活调节水位,为青头潜鸭营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九江市柴桑区林业局副局长颜小菊表示。

   九江积极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合作参与”的模式,构建了湿地保护的综合协调机制,在提升湿地生态价值的同时,推动人与候鸟和谐共处的美好家园建设。例如,已建成10个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示范点,完成440多个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启动湿地系统智慧监测体系,推进后备湿地资源库建设,打造了一系列湿地空间。

   江西湖泊湿地面积最大的都昌县,正在推进湿地生态治理的市场化运行。用地单位可通过县里的湿地资源运营中心,购买相应的湿地占补平衡指标,从而申报湿地占用,有效节省工程项目前期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永修县建设吴城候鸟小镇,推出“春赏花、夏戏水、秋采摘、冬观鸟”的特色旅游线路,带动上千名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专家评——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农业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宜红: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资源“家底丰厚”。近年来,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面对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气候变化等挑战,如何在推进城市发展中实现湿地的合理保护与利用,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我认为,湿地不仅是生态系统的宝贵组成部分,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探索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确保湿地资源得到长效保护。同时,应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湿地保护工作,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绿色空间。

   九江实践启示我们,答好这道题,要做好这几点:

   用“长牙齿”的硬措施织密湿地保护体系。要严格执行《湿地保护法》《水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湿地保护与国土绿化、水土流失治理、岸线整治等工程协同发力。同时,加快配套制定和完善湿地监测预警、生态修复等国家标准,以及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进一步健全湿地生态系统的分级保护与管理体系。构建湿地保护与修复的智能大数据采集与监管平台,精准掌握湿地生态变化,实现及时预警,全面提升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平。 **看法观点:** 当前,湿地保护已从政策倡导迈向法治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新阶段。通过强化法律执行、完善技术规范、推进信息化管理,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湿地退化、生态功能下降等问题。这种系统性治理思路,不仅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还需在落实上下功夫,确保各项举措真正落地见效,让湿地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和有效保护。

   拓宽湿地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让湿地不仅拥有生态“绿颜值”,更具备经济“高产值”和社会“好价值”。应建立科学的湿地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制定统一的价值核算规范,探索包括生态移民搬迁安置补偿、就业补偿、税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的多元化补偿方式。同时,可借鉴江西湿地资源运营改革和杭州西溪湿地“点湿成金”的成功经验,推动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观鸟活动、教育科普等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美丽经济”,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观点认为,湿地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制度创新和模式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未来需在政策支持、市场机制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理念走向实践。

   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并非单一地域或流域的任务,而是全球的共同责任。全球9条主要候鸟迁飞通道中4条经过中国,设立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中国方案正在惠及全球。以此次九江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为契机,应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国际合作交流,探索创新湿地保护和利用成功经验与模式,增强社会公众湿地保护意识与能力,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作为。

   微镜头——

   赏福建福州:留鸟候鸟满洲头

   本报 冯家照 高建进

   近日,闽江河口湿地一年一度的“鸟口普查”结果新鲜出炉:闽江河口湿地全年“接待”鸟类223种,累计“打卡”鸟次超14.8万,其中水鸟108种、14.1万只次,林鸟115种、6700只次……

   福州湿地资源丰富,全市湿地面积达19.42万公顷,约占全省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国滨海城市前列。多年来,福州持续推进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加强城市水环境治理,推动湿地生态空间的共建共享,使得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从生态保护的角度看,福州在湿地保护方面的努力值得肯定。湿地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福州能够将湿地保护纳入城市发展整体规划,并取得显著成效,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推进。未来,如何在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更平衡的发展路径,仍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芦苇随风摇曳,绿水缓缓流淌,候鸟在洲头聚集。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关键节点,闽江河口湿地是我国单位面积内水鸟种类和数量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成为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觅食场所。 闽江河口湿地的生态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这里丰富的湿地资源为众多濒危物种提供了生存保障,也凸显了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的责任与担当。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类生态屏障愈发显得珍贵。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当前亟需思考的问题。

   当潮水逐渐退去,闽江河口湿地的滩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黑脸琵鹭姿态优雅,长喙轻轻掠过水面觅食;中华凤头燕鸥俯冲入水,叼起小鱼,溅起闪闪发光的水花。雁鸭群宛如流动的云朵漂浮在江面上,白腰杓鹬迈着细长的双腿快速奔跑,在泥滩上留下点点足迹……

   过去,由于长期填海造地、围垦养殖,甚至违规排污,闽江河口湿地生态遭受严重破坏。人们痛定思痛,一场“生态保卫战”自此打响:2003年,闽江河口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设立;2007年,该湿地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获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

   近年来,《福州市湿地保护办法》等15部地方性法规接连出台。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福州市湿地保护办法》,针对滨海、河湖等不同湿地类型,制定了精准的分类保护举措,让湿地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为吸引更多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福州建设了福州规划馆、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三江口植物园等多个湿地主题的宣传教育场馆。同时,依托各类自然保护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城市公园,建立了200多个科普教育基地,并全部免费对公众开放。通过湿地博物馆等平台,船政文化、海丝文化等历史遗产与湿地生态实现深度融合,打造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城市发展典范,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参观体验。

   专家评——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李天丽:

   如何将“国际湿地城市”这张生态“金名片”转化为市民可触碰、产业可持续、文化可传承的生态财富?可以做好以下三件事:

   社会参与是根基,变“被动旁观”为“全民守护”。组建跨街道“湿地共治委员会”,联动“河湖长制”“林长制”网格,设立“民间河长”“湿地卫士”等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岗位,形成立体化、自发式守护力量。创新推广“绿色积分”“湿地银行”等激励机制,让市民参与生态实践可兑换湿地文旅服务或碳普惠权益。设立湿地保护专项基金,助力高校开展红树林修复、智慧监测等技术研发,织就全民守护湿地智慧之网。

   湿地经济是推动发展的引擎,促进“生态投入”转化为“绿色财富”。湿地蕴藏着丰富的绿色经济潜力,鼓励当地居民和青年群体参与湿地友好型产业,如生态农业、可持续渔业以及湿地植物手工艺等,并通过技能培训与创业支持,构建家门口的“绿色就业”平台。适度开发观鸟研学、湿地露营、自然疗愈等高附加值的深度体验项目,让居民在参与湿地经济的过程中实现增收。

   文化传承是灵魂,化“科普展示”为“价值认同”。结合城市历史和文脉,深挖资源、创新表达,如系统梳理湿地与福州船政文化、海丝历史、地方民俗的深层联系,并有机融入宣教内容、展陈设计及景观营造,打造辨识度高的福州湿地文化IP。通过全媒体传播、环境艺术创作、主题节庆活动等讲好湿地保护的精彩故事,使守护湿地内化为市民的文化自觉与价值认同,让湿地成为传承闽都文脉的“活态课堂”。

   微镜头——

   品湖南岳阳:生态修复靠细节

   本报 禹爱华 本报通讯员 陈丽虹 张 鸿

   湖南岳阳的洞庭湖湿地中,一只雄性麋鹿正慢慢走进泥潭。在不远处,其他雄性麋鹿或躺或立,不时用泥土和青草装扮自己,试图吸引雌性麋鹿的注意——这是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6月至8月繁殖季节常见的景象。

   “这些行为都是为了显示地位,争夺配偶。”保护区副局长宋玉成举起望远镜说道。目前,这里已有300多头麋鹿繁衍生息,而1998年时,这里的麋鹿仅有约10头。

   从濒临灭绝到重新焕发生机,人们倾注全力守护,讲述着一座城市与濒危物种保护之间的动人故事。

   明星麋鹿“点点”的经历是这场守护的生动注脚。2012年获救的“点点”,如今已是8个孩子的妈妈。自2016年建成以来,麋鹿救护避难中心,已救助伤病麋鹿超70头。麋鹿致害补偿从试点扩展至洞庭湖全域,解决了百姓与麋鹿和谐共处的后顾之忧。

   通过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水环境综合整治等行动,472处非法矮围被拆除,50.58万亩欧美黑杨被清退,环湖污染企业全部退出,湿地终于喘过气来。

   生态修复的成果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之中:湿地植物种类从2007年的280余种增加到390余种,为麋鹿、候鸟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食物来源,显示出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恢复生机。这一变化不仅是数字上的提升,更是生态环境改善的真实写照,反映出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持续成效。自然的恢复需要时间,而这些数据正是对努力最好的肯定。

   为提升东洞庭湖麋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区先后引入来自北京南海子和江苏大丰的麋鹿个体,使种群杂合度提升了18%。东洞庭湖麋鹿种群在发展优势和避险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单一来源的种群,实现了“1+1+1>3”的基因互补效应。360多亩的麋鹿苑已建立起“救助—繁育—野化—放归”的完整体系。

   2025年新增的50头幼鹿已经能够跟随母鹿在浅滩区域觅食。截至目前,累计放归的26头麋鹿已成功融入野生种群。与其它保护区不同,这里的麋鹿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然繁殖、自由生活。宋玉成和他的同事们每周都会进行巡查,亲眼见证这群“野化程度最高”的麋鹿展现出比人工圈养群体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其繁殖率和避险行为也更为出色。

   专家评——

   南华大学碳中和与核能发展创新研究院院长张彩平表示,当前在推动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核能在安全、经济和环保方面都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将在国家能源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谈及碳中和与核能发展的关系时,张彩平强调,核能不仅是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也为保障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他认为,应加快核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同时加强公众对核能的认知与信任,为行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当麋鹿的身影在广袤大地自由奔跑,当江豚的微笑再次出现在清澈的江水中,当万千飞鸟掠过湛蓝的天空,这片千顷碧水正以生动的现实向世界展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理念。 我认为,这些生态恢复的成果不仅是自然环境改善的体现,更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标志。从麋鹿的回归到江豚的重现,再到鸟类种群的增多,反映出我国在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成效。这不仅提升了生物多样性,也增强了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同感与参与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康的湿地被称为“蓝色碳库”,湿地中的植被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能够大量吸收并长期封存二氧化碳。通过湿地修复、污染治理、总磷削减以及十年禁渔等系列措施,岳阳市综合施策全面整治湿地生态环境,有效减少了对湿地的破坏,推动了湿地生态的修复,其固碳能力也随之提升。 我认为,湿地保护不仅是生态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岳阳市的做法体现了系统性治理的理念,通过多措并举实现生态保护与碳汇功能的双重提升,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种以自然为基础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同时,岳阳市充分发挥湿地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湿地旅游品牌。例如,每两年一度的“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吸引了众多鸟类爱好者。还有“芦苇艺术节”“最美长江岸线马拉松”等特色活动以及一系列湿地旅游线路,不仅展示了湿地的生态之美,还通过文旅融合,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目前,全国多地的湿地保护工作已探索出多样化的价值实现模式:洞庭湖通过“湿地+文旅”将救助站转型为生态综合体,带动周边形成绿色经济带;重庆梁平区创新“小微湿地+”模式,将生态保育与产业发展完美结合;盘锦辽河口推行“水鸟友好型”稻蟹共养,让昔日盐碱地焕发新生……

   尽管我国湿地保护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要进一步发挥湿地生态保护和固碳功能,仍需持续努力:首先,应健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化治理机制,在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协调中实现生态价值的最大化;其次,要探索建立湿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通过“湿地”模式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拓展生态产业链;最后,要培养一批既懂生态、又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输入评论内容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

特别推荐
智启新篇 煤动未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发布智能化煤矿建设最新成果

2025-09-14 11:19

工业风邂逅糖果色,服贸会上演美学新革命

2025-09-14 11:18

GPU+SSD强强联手?英伟达押注存储革命,AI基建新引擎引爆涨价预期

2025-09-14 10:10

裸眼3D真龙现身!AI一键生成你的专属电影海报

2025-09-14 09:07

智能引领未来:智博会展现中国科技新脉动

2025-09-14 09:06

21现场|2025中国旅游风暴:AI智导全球游客涌入新纪元

2025-09-14 08:59

823个新品种惊艳亮相!最新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公告引爆农业创新潮

2025-09-09 11:28

十四五智造突围:大国重器频现创新高峰

2025-09-09 11:25

华大基因重磅推出全读长SEQALL解决方案与BGI智惠医学系统,引领基因科技新纪元

2025-09-09 10:40

AI赋能就业新未来:工信部发力释放智能产业岗位潜力

2025-09-09 10:37

美航天局开启3D打印火星舱实验,探索未来星际生存新可能

2025-09-09 10:36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开启未来新引擎

2025-09-09 08:54

两部门发力:2027年林场驻地4G/5G覆盖率将超九成

2025-09-03 09:20

中国纳米科技领跑全球:专利数量问鼎世界第一,产业爆发在即

2025-09-01 14:13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沙盒试验首启,创新试水引领未来监管新范式

2025-09-01 14:09

人民日报区块链系统入选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标杆案例,引领数字未来新趋势

2025-09-01 13:03

阿里云否认采购15万片寒武纪GPU,真相究竟如何?

2025-09-01 13:02

卫星发射加速,2025年下半年或迎航天产业爆发拐点

2025-09-01 13:01

具身智能新突破:机器人言勇华揭秘制造业落地革命

2025-08-31 23:31

人工智能引领未来 经济科技共启智能新纪元

2025-08-30 12:12

友情链接

与优质财经科技平台共同构建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