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8月09日 14:36消息,宇树科技王兴兴预测,未来几年人形机器人年出货量将翻番,引领行业快速发展。
“未来几年,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接受经济脉动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全行业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每年翻倍的增速是可以实现的,如果出现更重大的技术突破,未来2到3年内,单年出货量有可能达到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元。”
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类人机器人市场”的规模将突破5万亿美元,机器人数量可能接近10亿台,并在本世纪30年代末迎来快速普及。报告指出,绝大多数类人机器人将被应用于工业和商业领域。
不过,当前,如何让机器人突破娱乐和表演的局限,真正进入工厂、家庭等实际应用场景,仍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王兴兴在演讲和采访中多次强调,其核心目标始终是让机器人承担实际工作,提升生产效率。“AI团队的大部分成员都在专注于这一方向,我们的愿景非常宏大,希望能够实现通用型人工智能。”
在王兴兴看来,人形机器人难以更进一步迭代的核心原因,并不在于缺乏数据,而是机器人大模型的水平不足。“现阶段的机器人大模型还是不够用,仅类似于ChatGPT发布前1-3年左右的水平。”
在本次大会上,许多业内人士都提到机器人因数据瓶颈所带来的重大挑战。而王兴兴则认为,行业对数据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对模型的关注却相对较少。机器人对模型的要求极为严格,如果模型能力不够,即便拥有大量数据,也难以有效应用。
当前机器人AI或具身智能模型尚未实现阶段性的重大突破,因此在泛用性方面仍显不足。与大语言模型不同,后者主要依赖数据驱动,只要数据质量高、数量充足,模型性能就能迅速提升。而在机器人领域则并非如此,即便收集了大量数据,训练出的模型在实际部署到机器人上时,仍然存在较大的偏差。我们期望实现的目标是,仅需少量数据即可完成模型训练,并且算法具备较强的性能。
王兴兴指出,未来2至5年,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重点将不仅局限于大模型,还将聚焦于更低成本、更高寿命的硬件设备,以及超大规模的制造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低成本、可扩展的算力支持。 在当前技术快速演进的背景下,硬件成本的降低和使用寿命的提升将成为推动智能机器人普及的关键因素。此外,规模化生产能力和算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将直接影响智能机器人在各行业的应用广度与深度。这些要素的协同发展,或将重塑整个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格局。
在人形机器人本体上,难以直接部署大规模的算力,受限于体积、电池容量以及功耗等因素。个人认为,最多只能部署峰值功耗约为100瓦的算力,这相当于几部手机的算力水平。同时,机器人对通信延迟的要求较高,如果算力中心距离机器人较远,就会产生较大的延迟。因此,分布式算力将在未来机器人领域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谈及机器人何时能尽快有更实际的落地,王兴兴判断,“快的话也许2-3年内会有明显的提升,慢的话或许3-5年,但这波浪潮大概率不会超过10年。”
7月底,宇树科技推出了其第三款人形机器人产品——“UnitreeR1智能伙伴”,售价仅为3.99万元。此前,宇树科技发布的人形机器人G1因定价仅9.9万元人民币而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
面对持续降价,王兴兴表示,核心目标仍是通过降低价格吸引更多用户使用产品,只有在具备足够出货量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完善整个生态系统。他同时透露,新款人形机器人R1正在推进量产进程,因此可能会导致发货时间有所延迟。 从行业角度来看,这种策略体现了企业对市场扩张的重视,也反映出在技术成熟度提升后,成本控制和规模化生产成为关键。不过,如何在价格优势与产品质量之间找到平衡,仍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宇树科技此前已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工作。对此,王兴兴表示,将公司上市比作高考。“这是企业走向更成熟管理与运营的重要阶段,是对过去9年多发展的总结,也是对股东的交代。”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