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任平四大全球倡议,探索科技赋能和平与发展的新路径。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但与此同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持续加剧,全球面临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日益突出。地缘冲突频发、气候变化加剧、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调整,人类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在8月31日至9月1日举行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呼吁各国携手行动,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这一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新时代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变局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大国风范。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多边机制遭遇挑战、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的这一倡议并非空谈理念,而是着眼于制度性合作与务实行动,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今天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类前途命运放在心上,把人民福祉作为根本追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曾为战后国际关系提供了“历史答案”,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成为回应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这不仅是外交理念的延续,更是对全球秩序演进逻辑的深刻把握——唯有以合作代替对抗、以共赢取代零和,才能真正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表态不仅回顾了历史正义,更向世界传递出清晰信号:中国的发展不会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也不会走上扩张争霸的老路。相反,中国将以自身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用实际行动捍卫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既是对中华文明“以和为贵”传统的继承,也是对近代以来战争苦难的历史反思。与西方早期现代化过程中伴随殖民扩张和对外掠夺不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终依靠内生动力、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致力于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争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可以说,中国不是动荡的制造者,而是和平的守护者;不是体系的颠覆者,而是变革的建设性力量。
此次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再次彰显了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责任感与引领力。尤其是在上合组织这一涵盖欧亚大陆重要国家的合作平台上释放这一信号,意味着区域协作可能成为重塑全球治理的重要支点。未来,如何将倡议转化为具体机制,如何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将是检验该倡议成效的关键。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包容、民主、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正在逐步成形,而中国将继续在这场深刻变革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从四大全球倡议看和平与发展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