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9月03日 10:29消息,上合开发银行成立,助推区域经济合作,多国将迎来投资新机遇,财富格局或将重塑。
中新社天津9月2日电(夏宾)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会议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其中最具战略意义的一项决定是正式做出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政治承诺。这一决定标志着上合组织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主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成员国深化务实合作注入了新动能。
回望历史,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构想由来已久。早在2010年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第九次总理会议上,中方就率先提出研究设立该银行的倡议,旨在探索共同出资、共享收益的新型合作模式。此后十余年间,尽管讨论时有推进,但实质性进展较为缓慢。如今,历经多年酝酿,这一设想终于在2025年迎来突破性进展,体现出成员国加强金融协作的强烈共识和现实需求。
今年6月,在2025年上合组织成员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各方就在设立开发银行的技术路径、资本结构和治理机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紧接着7月的上合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进一步确认,围绕建立包括开发银行在内的融资保障机制已达成原则共识。短短数月内密集推进,显示出成员国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加快构建自主金融体系的紧迫感与决心。
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不仅是机制建设的升级,更是区域合作理念的深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指出,此举既反映了成员国在过去15年多领域协作取得的新成效,也标志着合作进入更高水平的新阶段。特别是在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加剧、传统多边金融体系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该银行有望为成员国提供稳定可靠的金融支持,成为深化安全与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柱。
从实际功能来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将为成员国在金融、投资、交通、能源、农业等关键领域的合作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庞溟认为,这不仅能有效促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链协同发展,还将助力地区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尤其对于部分发展中成员国而言,获得稳定融资渠道意味着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该银行或将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主导金融机构的区域金融合作新模式。当前全球性金融机构在审批效率、条件附加等方面常受诟病,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有望以更加灵活、包容、高效的方式运作,弥补现有体系的不足。同时,它也将减少成员国对单一外部金融体系的依赖,增强区域金融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乌克兰危机持续延宕,全球能源与粮食安全面临挑战,加之美国经贸政策反复无常,给新兴市场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蓝庆新强调,建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及配套的应急储备安排,有助于成员国形成集体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提升区域抗冲击能力,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前瞻性。
此外,该银行还有望推动形成双边、诸边与区域多层级联动的金融合作格局。庞溟表示,这种多层次合作模式不仅能提升合作的灵活性与包容性,也将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其中,拓展融资渠道,创新金融工具,进而推动整个区域金融生态的优化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恰逢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正式开业十周年。十年来,新开发银行已在项目融资、绿色金融、本币结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全球南方”国家自主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范本。蓝庆新指出,由于上合组织与金砖国家成员国高度重叠,未来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有望与新开发银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互鉴、功能互补,共同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总体来看,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不仅是本次峰会的亮点成果,更是区域经济治理变革的重要信号。在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的大趋势下,这一举措体现了发展中国家追求金融自主、推动公平包容全球治理体系的共同愿望。随着后续筹建工作的展开,该银行能否真正成为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和金融安全的“稳定锚”,值得持续关注。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