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7月21日 15:55消息,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链通中外共赢新篇章,共促经济科技合作发展。
境外参展商比例达到35%,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占比超过65%,“国际范”更加凸显。
首发首展首秀152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比上届增长67%;
参展商与4.2万家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联系,现场共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0项……这一数据反映出当前产业协同发展的强劲势头。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间的深度合作不仅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更是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这种大规模的合作成果,显示出市场对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的高度认可,也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会上开花、“会下结果”。短短5天的链博会,打造了一个365天持续开放的交流合作平台。
在7月20日举行的第三届链博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多项发布数据显示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新趋势。本届链博会吸引了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家企业参展,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0项。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用“兴旺”两个字总结了本次盛会的成果:“各国因合作而产业兴,企业因链接而事业旺。”
从“链上牵手”到“落地结果” 合作掷地有声
链博会是中国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重要公共产品。在链博会期间,展台上频繁出现的“链上牵手”意向,正快速转化为实际的合作成果,这种场景在展馆内屡见不鲜。
“与前两届相比,本届链博会层次更高、人气更旺、交流更广、成果更实,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兴旺’。”李兴乾表示。
7月17日,数字科技链展区人头攒动。 翁奇羽摄
据介绍,本届链博会共有来自国内外的1200家企业和机构参展。线上线下观众人数超过21万人次,较上届增长5%。79个部委团组、各省市代表团以及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到场参观交流。展会期间共组织了2.4万次参展商与专业观众的精准对接,是上届的4倍。参展商共推出152项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同比增长67%,其中在链博首发站发布的有55项,直播观看人数突破5000万人次。参展企业与4.2万家上下游企业建立了合作联系。据不完全统计,现场共签署合作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0项。
观察到,这些理念不仅停留在文字层面,更切实呼应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调整升级的核心需求,涵盖了从基础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全链条,涉及传统制造与新兴科技的多个领域,为全球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合作深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空中巴士”到“陆地航母”,从“天鲲号”“昆仑号”等大国重器到“哮天犬”“蜘蛛侠”“醒狮”等“赛博”机器人……一系列新产品不仅吸引着观众拍照打卡,也触摸到行业未来发展的脉络。
李兴乾表示,“链博首发站”近期密集发布了一系列全球领先的创新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集中展示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领域的最新突破成果,涵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健康医疗等多个关键领域。 这些新品和技术的集中亮相,不仅体现了全球科技发展的快速步伐,也反映出各国在关键产业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态势。随着全球产业链的不断优化与升级,技术创新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此次发布的成果,无疑为相关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众多参展企业表示,在链博会上见证了行业与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创新启发和合作机遇。
含“新”量十足 前沿成果引领未来发展方向
“创新味”浓厚是本届链博会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从人形机器人到各种智能终端,参展观众对各种前沿科技体验跃跃欲试。
中国贸促会产业促进部部长杨晓军表示,本届链博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链博伙伴”,他们携带着合作共赢的最新成果亮相,生动展示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面的最新发展趋势。
杨晓军表示,链博会并非简单地汇集孤立技术,而是构建了一个展示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和升级传统产业链的生态平台。多家企业带来了数字化产品与解决方案,精彩亮相,共同探讨供应链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许多参展商表示,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必须争先抢跑的必答题,而链博会正是帮助企业加速前行的重要平台。”杨晓军说。
混合式AI、AI手术机器人、矿山AI大模型、智能仿生手……AI引发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链博会正在推动各方迎接并拥抱这场革命。不仅如此,本届链博会汇聚了系列“绿科技”成果,“含绿量”持续提升。可原地掉头的新能源汽车、全新一代“超醇电混”技术、“绿色手术室”等成果展示了“绿色发展”如何真正落地,让大家了解绿色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底色。
值得一提的是,“新品首发站”展示的内容中,涉及人工智能及数字化的项目超过九成。多位参展嘉宾表示,链博会不仅展示了当前的成果,更成为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据了解,链博会首次设立的创新链专区,涵盖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在内的14家参展机构,聚集了政策制定、技术交易、创新孵化器等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不同阶段的参与主体,共同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关键痛点提供解决方案。
杨晓军表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是推动科技创新迈向纵深的关键一跃。今年的创新链专区以“制度、载体、服务”为支点,打通从知识产权确权、技术孵化到产业化的全流程,推动创新资源从“书架”走向“货架”,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让实验室里的“金点子”变成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供应链融合纵深推进 向世界提供确定性答案
“没有中国的合作伙伴,苹果就难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在上届链博会上,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曾如此表示。本届链博会中,这一说法再次得到有力印证——苹果携欣旺达、山东创新、杰士德三家中国供应商共同参展,集中展示了其在智能制造、环境保护和员工发展等多个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
苹果公司携其中国供应链企业欣旺达、山东创新和杰士德亮相数字科技链展区。翁奇羽摄
本届链博会中,苹果、特斯拉、霍尼韦尔、高通等企业连续第三届参展,成为“全勤生”,同时也有不少首次亮相的“新朋友”。本次美国企业和机构覆盖全部“6链1展区”,参展数量较上届增长15%,仍居境外参展商首位,参展面积也比上届提升了10%。
“中国的供应链堪称一个奇迹。”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开幕式上表示,这是他首次参加链博会,展会规模庞大,现场气氛热烈,充分展现了中国对创新的重视与支持。
“当前,国际经贸关系复杂严峻,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李兴乾表示,本届链博会至少提供了三个确定性的答案。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以及供应链重构等因素持续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面对这些挑战,链博会的举办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展示各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合作模式,链博会不仅展现了中国在推动国际合作中的积极姿态,也为各方寻找应对不确定性的路径提供了思路。这种确定性,正是在全球化遭遇逆流时尤为珍贵的信号。
他表示,中国正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产业配套能力持续增强,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应用场景。链博会直观展现了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不链接中国,就难以真正链接世界。 我认为,中国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仅注重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更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这种转变使得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也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市场机遇。链博会的举办,正是对中国产业实力和开放姿态的有力展示。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企业合作已经从产品和技术层面转向供应链层面,任何一件好产品的背后都有一条高效可靠的供应链在支撑。”李兴乾表示,实践表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与“中国供给”深度融合,扩大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是广大外资企业的理性共识。
此外,李兴乾表示,中国将继续长期成为外资企业投资发展的热土。链博会是中国推动高水平开放的新平台,充分展现了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坚定立场,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者和稳定力量。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