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网红曹宇走进博才洋湖小学,以青春活力演绎非遗戏曲,点燃学生对国粹的热情,引领校园文化新风尚。
近日,拥有百万粉丝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网红”教师曹宇受邀走进长沙博才洋湖小学,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戏曲文化课堂。这场融合了互动教学与艺术体验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到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拉近了年轻一代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在课堂上,曹宇强调,“戏曲进校园”是推动传统戏曲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他系统地向学生们介绍了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角色行当中的“生、旦、净、丑”,表演技艺中的“四功”——唱、念、做、打,以及“五法”——手、眼、身、法、步。同时,他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戏曲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这些原本抽象的概念,在曹宇富有感染力的讲述和示范中变得鲜活可感,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理论知识落地生根,课堂设置了多项实践环节。学生们通过模仿惟妙惟肖的戏曲手势舞,亲手制作精美的戏曲首饰,绘制色彩斑斓的京剧脸谱,将所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种“动起来”的美育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使非遗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指尖的艺术、身体的记忆。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正是当下传统文化教育所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唤醒;不是复制,而是创造。
曹宇在现场亲自示范了京剧的身段、唱腔与表演技巧,一招一式间尽显专业风范。孩子们在模仿与互动中,真切体会到戏曲背后蕴含的礼仪之美、节奏之美与精神之美。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远比单纯的观看演出更具教育意义。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信。
博才洋湖小学2306班班主任王小敏表示:“通过此次活动,这颗非遗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发芽,不仅丰富了课堂文化生活,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为非遗的传承注入了鲜活的少年力量。”这句话令人深思。非遗的延续,从来不只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情感的连接与价值的共鸣。当一位“网红”教师愿意走入小学课堂,用流量反哺教育,用热爱点燃童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情怀,更是一种文化自觉的体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份对传统的坚守尤为珍贵。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