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9月20日 01:33消息,ESG理念驱动能源变革,绿色引擎加速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开启低碳未来新篇章。
北京9月19日电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的推动下,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正从一种补充性投资标准演变为衡量企业综合价值的核心指标。不同于传统仅关注财务表现的评估方式,ESG更强调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履行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长期绩效,已成为新时代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国务院国资委此前印发的《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工作,将ESG纳入社会责任工作的统筹管理体系之中,主动应对ESG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一政策导向不仅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央企在高质量发展路径上的进一步深化。
日前,在国网能源研究院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报告(2024)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副部长宋紫峰指出,尽管ESG理念日益受到关注,但其实践仍面临诸多现实难题:标准体系不统一、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短期投入成本高而长期收益显现缓慢等问题制约着ESG的有效落地。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问题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全球ESG发展中普遍存在的“成长烦恼”。
对此,宋紫峰建议,应加快构建既与国际共识相衔接、又符合我国发展阶段特征的本土化ESG评价体系。同时,完善信息披露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尤为关键——既要通过政策引导提升企业披露积极性,也要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形成良性反馈循环。此外,深化国际合作、推动政策协同,有助于避免“绿色壁垒”风险,并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广泛认可。从长远看,只有实现ESG投资的价值转化,才能真正让市场信号引导企业更多关注利益相关者,而非仅仅追逐股东利益最大化。
就电力行业而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郝英杰表示,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电力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必须主动顺应ESG发展趋势。他强调,ESG不仅是外部监管的要求,更是行业自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升治理效能的内在需求。中电联将联合广大电力企业,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电力行业特点、并与国际接轨的ESG体系,力争在ESG治理、价值创造和生态建设方面走在前列,为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值得肯定的是,电网系统已在探索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社会责任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晓光指出,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年度ESG报告,标志着专业研究机构开始系统构建适用于电力能源领域的ESG框架。此举不仅提升了智库自身的治理透明度,也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绿色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更重要的是,这种前瞻性布局有助于增强我国电网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国际话语权和可持续竞争力。
国家电网副总工程师兼国网能源研究院董事欧阳昌裕表示,将以ESG理念推动智库科学范式的升级,强化理论研究与政策跟踪能力,携手各方共建合作生态圈,提供面向未来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这番表态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ESG已不再只是企业的“加分项”,而是成为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肩负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双重使命的国家电网而言,率先示范ESG实践,既是责任担当,也是引领变革的必然选择。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ESG发展虽处于起步阶段,但政策支持、行业响应与企业行动正在形成合力。特别是在电力这类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ESG的推进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未来,如何平衡规范与灵活性、统一标准与差异化实践之间的关系,将是决定ESG能否真正落地生根的关键。我们期待更多企业超越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引领,共同培育一个更加成熟、透明、可信赖的中国ESG生态体系。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