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主题系列活动在中国非遗馆精彩呈现,弘扬传统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8月29日七夕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星河入梦非遗寄情”七夕主题活动,通过沉浸式情景演出、趣味互动、趣味灯谜竞猜以及非遗集市等多种形式,让中国传统节日展现出新的活力。
七夕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祈祷姻缘等丰富的文化内涵。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进一步彰显了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七夕不仅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节日,更是一种文化记忆的传承。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应遗忘那些蕴含着智慧与情感的传统习俗。将七夕列入非遗名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延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并珍视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
当天,步入中央大厅,映入眼帘的是“牛郎”“织女”“月老”等角色身着精致的传统服饰,通过沉浸式情景演绎重现“鹊桥相会”的经典传说。在“月老”互动环节中,观众积极参与猜七夕灯谜、对古典诗词等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在趣味互动中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一活动不仅以生动的形式再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让现代人得以在参与中重新认识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这样的方式,传统文化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记忆,而是成为当下生活的一部分,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
本次活动,非遗馆配合七夕乞巧的习俗,中央大厅特别策划了“土布纺织技艺”体验区,该技艺于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次活动共设置了20台土布纺织机,全天共有近百人体验。观众在一梭一缕地经纬交错间,织就对生活的祝福,让节日的温馨感愈发浓厚。
“非遗好物集”同样人气高涨。近30个非遗摊位沿走廊铺开,形成集展示、体验、交流于一体的文化市集。其中“景德镇窑火千年”专区尤为亮眼,传承人现场演示拉坯等工序,指尖流转间,让观众直观感受景德镇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魅力。市集内,乐平红糖的醇厚、蜂蜜的清甜、桃酥的酥脆,更让观众在品味地方美食中,感受节日的甜蜜氛围。
“戏韵七夕”赣剧社教活动精彩上演,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戏曲风情。作为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赣剧,以激越明快的声腔、生动传神的表演著称。活动中,江西省乐平市赣剧团带来《陈姑赶船》《李迩王》《对花枪》等经典剧目。
四层非遗手工艺体验中心的“乞巧传匠心”专场,让观众亲身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作为七夕习俗之一的“乞巧”,承载着古人对巧手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活动现场,苗绣的绚丽纹样、宋锦的精致提花、土布纺织的质朴肌理一一呈现,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观众们围坐桌前,或穿针引线,或执梭编织,在亲手创作中体会“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的民俗意趣。
夜幕降临,四层“直清阁”咖啡休闲服务区及露天平台成为情侣们浪漫的打卡热点。夜幕降临,奥园的夜景与星空交相辉映,游客或倚栏远望,或与伴侣依偎在一起,沉浸式体验“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诗意氛围。许多游客在此拍摄照片,让璀璨的星河见证爱情与美好瞬间。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