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8月21日 13:00消息,95后袁派花旦首场个人专场《瑜·见》亮相,吉他弹唱《西厢记·琴心》创新演绎传统经典。
95后袁派花旦带来首个个人专场《瑜·见》。(主办方供图)
怀抱吉他,唱起越剧宗师袁雪芬代表作之一《断肠人》中的“四工调”,吉他的音色为越剧传统唱腔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体验……不少非专业观众正是通过《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中她的一鸣惊人,认识了上海越剧院青年演员赵心瑜。昨晚,这位95后袁派花旦迎来了自己的首个个人专场《瑜·见》。演出中,赵心瑜依旧坚持创新,开场便背着吉他,与05后袁派传人佘颖共同演绎经典新编的《琴心》。
“创新与传承从不冲突,而是相互交融,彼此渗透。”赵心瑜笑着说道,眼睛弯成了月牙。作为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的赵志刚受邀登台,并表示:“这次改编令人耳目一新,非常出色。”
创新:把老段唱成流行曲
“不能当作折子戏来演”,这是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方亚芬在得知赵心瑜要举办个人专场时,给学生的第一个提醒。起初,赵心瑜有些顾虑,担心方亚芬会对新版《琴心》有所保留。“没想到,老师非常支持,认为这个改编很有新意,特别适合作为开场演出。”《琴心》是上海越剧院经典剧目《西厢记》中的著名片段,此次个人专场的演出版本源自赵心瑜今年参与《越动青春》时的一次创作。整场演出分为三个部分,以传统方式开篇,随后融入青年演员的思考与表达,最后两位演员分别弹奏吉他与古筝,用流行R&B的风格进行演唱。
“吉他的音色与轻柔吟唱的戏曲唱腔非常契合,既能和谐统一,又能带来全新的听觉体验。”昨晚专场演出的观众、文艺评论家方家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事实上,在《越动青春》播出后,就有戏迷留言表示这段改编“唱腔浓郁、创意独特”。“保留流派特色,也就是保留了精华。”方家骏表示,“要让传统唱段焕发出新意,变成流行歌曲,融入现代音乐形式和旋律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三年前的某一天,赵心瑜在家即兴弹唱了《断肠人》,并将这段吉他演奏视频上传至社交平台。没想到,这段“随意”的演唱意外地吸引了众多戏迷的关注,不少网友留言点赞,称“改编得令人惊喜”。在参加《中国好声音》面试时,节目组特别询问赵心瑜是否可以将这段作品带入比赛。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接受了提议,没想到获得了如此多的好评。外界的积极反馈也给予了她更多勇气,让她更加敢于突破自我,这也促成了她在《越动青春》中对《琴心》进行的歌曲化改编。
“是不是和大家看过的传统的《琴心》很不一样?”作为赵心瑜的前辈,也是《越动青春》的评委,在赵志刚眼中,赵心瑜继承了袁派与时代同步的创新意识,敢于把戏曲音乐和流行元素结合起来。“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做越剧创新的作品。我想我和心瑜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在这个时代寻找越剧的多种可能性,让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能够喜欢越剧。”
传承:循环播放“楼台会”
外形甜美的赵心瑜有着一股不怕未知、不怕困难的劲。专场演出中,她“故意”给自己出难题,《早春二月》里最具爆发力的“失子绝望”、原创越剧小戏《忘忧》、《梁祝》里的“楼台会”和“送兄”一一与观众见面。“一个步子、一个甩水袖,都是内容和戏,需要我琢磨的地方太多了。”
在上海戏曲学校学习期间,赵心瑜最初学习的是老旦行当。刚开始时,她总是担心“老”的特质会掩盖她作为年轻演员的“俏”。直到多年后出演《祥林嫂》,从二八年华的青春活力演到白发苍苍的沧桑枯槁,她意外发现自己竟毫不畏惧,过去的老旦功底让她在表演中更加自信。“老师教导的‘角色心’让我摆脱了‘好看’的标签,敢于去表现那些有棱有角的人物灵魂。”进入大学后,赵心瑜正式转攻花旦。“好听”是她对袁派最直接的感受,但随着对流派的深入了解,她也逐渐体会到袁派的难度。“我反复聆听袁老师的唱段,甚至把CD都听坏了!”在方亚芬的建议下,赵心瑜最近经常循环播放袁雪芬演唱的《楼台会》,“袁老师的唱腔圆润而富有弹性,要求演员用均匀的气息去‘推’,不能死板地按节奏来唱。”
“我的一生,方亚芬在演出中引用了袁雪芬的一段话,鼓励青年演员,并演唱了《白蛇传》中的“西湖山水”选段为学生们加油。她表示:“这是一生不断探索人生与艺术真谛的过程;生命不息,探索不止。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也在不断进步,人们对艺术的理解也日益深入。我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求索。”此外,赵心瑜的四位师姐徐莱、陈慧迪、俞景岚和徐晓飞也一同登台,献上了袁派经典唱段的联唱表演。(文汇报记者王筱丽)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