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8月17日 21:33消息,导演杨阳坦言自己常归零,在不同赛道间跳跃前行。
杨阳。受访者供图
“观众愿意跟随角色体验一段生活,创作者也是如此。我同样愿意陪伴一部作品从无到有,从诞生走向观众——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段人生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我们的艰辛与喜悦。”近日,导演杨阳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杨阳执导的剧集,频频亮相近年“暑期档”。
三年前的夏天,杨阳执导的《梦华录》带领观众走进了一个“金翠耀目、罗绮飘香”的宋朝世界,展现了赵盼儿与姐妹们在东京汴梁的茶坊中打拼出一片天地;2023年夏天,由一宗性侵案引发的《不完美受害人》,则深入剖析了复杂的社会现实与人性的多面性;而今年夏天,观众随着《凡人修仙传》中的山村少年韩立,从青牛镇五里沟的农家小院出发,踏上了一条修仙之路。 从《梦华录》到《不完美受害人》,再到《凡人修仙传》,可以看出近年来国产剧在题材选择和叙事深度上的不断拓展。无论是历史重现、社会议题探讨,还是奇幻修仙题材,都在尝试突破传统框架,回应观众日益多元的审美与思考需求。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影视创作的成熟,也体现了对现实与理想的双重关注。
杨阳始终用镜头深入挖掘“人”的本质,她的创作涵盖了多种题材,从不被单一类型所限制:包括人物传记电视剧《牛玉琴的树》、家庭题材作品《牵手》、历史战争题材《记忆的证明》、医疗题材《心术》,以及玄幻题材《将夜》等。她的作品展现了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力和对不同社会层面的广泛关注,体现出一种多元而包容的创作态度。这种不拘一格的风格,使得她的作品在观众中产生了广泛共鸣,也体现了她作为创作者的深厚功力与独特视角。
杨阳总结,我属于“跳跃赛道”,一直在尝试创作不同类型的题材。这种不断切换领域的方式,让我经常有一种“归零”的感觉,每一次接触新的选题,都像是重新回到起点,重新学习、重新开始。我比较享受这种状态,不想让自己停留在舒适区而变得懈怠。 **看法与观点:** 在内容创作日益细分的当下,“跳跃赛道”不仅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保持敏锐和活力的方式。不断挑战新领域,意味着持续的学习与适应,这种状态有助于避免思维固化,也能让创作者保持对世界的感知力与好奇心。对于媒体人或创作者而言,这种“归零”心态,或许正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
无论讲述哪个时空的故事,杨阳始终将焦点放在人的成长上,通过故事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与真实。 在我看来,杨阳的作品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在纷繁多变的叙事中,他始终没有偏离对人性本质的探索,这种坚持让他的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染力和思考价值。无论是现实题材还是虚构故事,他都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人物在不同境遇下的心理变化与成长轨迹,使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
杨阳多年来保持一个创作习惯:每部戏开机前,她必须要写好相当扎实、充分的“导演阐述”,完成后才能正式开机。
《凡人修仙传》似乎更像一部公路片,旅程漫长而地形多变,每个章节都相对独立……在电视剧播出的同时,由杨阳撰写文案并担任配音的“导演阐述”视频也正式上线。她以清晰、详尽的方式讲述了韩立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和创作理念,堪称升级版的“剧情解析”。
在“导演阐述”视频里,杨阳将主角轮廓、精神底色等信息娓娓道来:“香喷喷的大饼卷着新鲜的大葱,全家人都舍不得吃,都给了他们的‘希望’——韩立,这便是凡人的生活,也是我们今天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的凡人之心……这是我们的开场,非常短,但是非常有必要,因为这是韩立的起点,是他与所有修仙世家出身的修仙者完全不同的地方。出身寒门的韩立,从小就养成了谨慎内敛、小心翼翼、注重现实的性格。”
为了写好阐述,2023年4月杨阳特意跑到庐山闭关3天3夜,从清晨写到天黑,然后直奔横店给主创们开会。“导演阐述就像建筑的蓝图,必须精确到让所有人知道这部剧最终要呈现什么。”
这份“建筑蓝图”里,藏着她最初被这个故事打动的质朴理由。“‘凡人’两个字,是《凡人修仙传》最打动我的地方。向往更好的生活,把自己变得更好,这是每个凡人的心愿。”杨阳说,韩立的修仙路,本质上是普通人的成长路。
剧中,少年韩立为了改善家庭的贫困状况,前往七玄门参加入门测试。然而他在考试中未能通过,随后被墨大夫收为弟子。几年后,墨大夫发现韩立竟然拥有灵根,便强迫他服用毒药,并以帮助他修炼至长春功第四层为条件提供解药。后来,墨大夫企图夺舍韩立,却被韩立反杀。在墨大夫的遗物中,韩立发现了修仙界的存在,从而正式踏上了修仙的道路。
《凡人修仙传》开篇聚焦于青牛镇五里沟的韩立一家,通过“3个人如何变成两个人,再变成一个人”的情节设计,展现了故事的起承转合。这一段戏份虽看似简单,却让杨阳感到挑战不小,尤其在处理人物台词的先后顺序和情绪状态上反复推敲,力求精准呈现。 从创作角度来看,这种对细节的重视体现了对作品整体质量的追求。即使是看似简单的场景,也需要通过细腻的节奏把控和人物关系的清晰表达,才能让观众感受到剧情的张力与真实感。这也反映出影视改编过程中,对原著精神的尊重与还原的重要性。
在拍摄《梦华录》期间,杨阳也曾经历类似的执着时刻。为了更完美地呈现赵盼儿“永安楼”开业的场景,她甚至将已经杀青的演员重新请回剧组进行演绎。“如果觉得哪里不够好,我就吃不下睡不着,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这样的坚持和对作品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创作者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在影视制作中,细节的打磨往往决定了整部作品的成败,而杨阳的做法正是对“精益求精”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这种态度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质量,也为行业树立了值得学习的榜样。
《凡人修仙传》所诠释的人和自然关系充满思辨意味,反映了东方哲学中对自然的态度:一方面,人类应当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另一方面,当面临自然的挑战时,人类也不应退缩,而是要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勇敢地与之抗争。
杨阳笃信,古装仙侠剧需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与现代观众的认知,只有两者相互碰撞,才能迸发出令人震撼的艺术力量。
每次拍完一个戏,杨阳内心都会对自己说一句:“这是我遇到的最难的一个戏,后面都不怕了!”但是,当新戏开机,“硬仗”依旧,“没有一次是容易的考试”。
曾经在一口气读完《不完美受害人》剧本时,杨阳立马认定这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一场必须要打的仗,因为“这样的事离我们很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它也不分国度,不分年代,是一个人类性的话题”。
古装仙侠剧常依赖“绿幕”棚拍,但杨阳始终坚持“实景”拍摄的理念。他秉持“大道至简,返璞归真,浑然天成”的美学追求,《凡人修仙传》剧组在浙江、新疆、贵州等地取景,尤其为打造与世隔绝的秘境“神手谷”,在未开发的山水间搭建场景长达三个月。此前在拍摄《梦华录》时,他也曾多次前往多地取景。他表示,希望通过古装剧展现祖国的壮丽山河,传承传统文化,呈现中国文明的辉煌成就。尽管过程艰辛,但团队乐此不疲。 **观点看法:** 近年来,随着观众审美提升,古装剧对画面质感和文化内涵的要求越来越高。实景拍摄虽耗时耗力,却能带来更真实、更具沉浸感的视觉体验,也更能凸显自然之美与文化厚度。杨阳的做法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水准,也为行业树立了注重品质与文化表达的标杆。这种坚持值得肯定与推广。
“拍戏是我人生中的一部分,它给了我很多养分,让我不断前行。”杨阳表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