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8月08日 23:22消息,五位电影人讲述奋斗故事,为人民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用镜头捕捉时代脉搏,展现时代风貌,借助视觉特效技术促进产业进步,将中国故事推向国际舞台……他们坚守在电影行业一线,为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电影强国持续贡献力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7日在北京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五位来自电影行业的代表围绕“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主题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作为一名青年导演,申奥始终致力于用镜头讲述具有社会意义的故事。近年来,他不断深入挖掘现实题材,坚持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陆续推出了电影《孤注一掷》、网剧《新生》等多部广受关注的作品,在观众中引发了强烈反响。 从创作角度来看,申奥的作品不仅在叙事上具有较强的代入感,更在主题表达上体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他通过真实而细腻的镜头语言,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共鸣,也反映出当下影视创作中现实主义力量的回归与增强。这种创作方向值得肯定,也为行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申奥看来,电影是传播主流价值观、展现时代精神的重要媒介。“2023年上映的《孤注一掷》关注电信网络诈骗这一社会问题,增强观众的防范意识,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眼下,由他编剧、执导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该片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的真实罪证影像为素材,引发了暑期档的观影热潮。“希望这部影片能让更多观众在光影中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他说。 从传播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不仅是对历史的再现,更是一种情感与责任的传递。通过影像的力量唤醒公众对那段沉重历史的记忆,有助于增强社会对和平价值的认同。在当下信息碎片化的环境中,这样具有深度和使命感的作品显得尤为珍贵。
提供精神养分是电影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追光动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片人、动画师宋依依对此表示高度认同:“我们一直坚持‘中国团队为中国观众讲述中国故事’的创作初衷。” 在当前影视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讲述具有本土特色和文化深度的故事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文化的创作者,才能打动属于这片土地的观众。这种坚持不仅有助于提升国产动画的艺术水准,也能增强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宋依依认为,一部备受赞誉且票房成功的动画电影,拥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以及能够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角色形象。
“比如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和高适,虽然是盛唐诗人,但他们少年时的壮志凌云、壮年时的豪迈乐观、晚年时的豁达开怀,以及跨越几十年的真挚情谊,都能不同程度打动各个年龄层的观众。”她说。
“我们将秉承匠人精神,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萃取题材,书写更动人的中国故事。”投入到新作品创作中的宋依依透露,追光动画的新作品将陆续和观众见面。
近年来,上海电影有限公司出品了电视剧《繁花》、动画剧集《中国奇谭》、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等作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1993年,我作为志愿者参加了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毕业后,我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之后曾长期从事文化影视运营管理与国际交流,参与组织协调了连续十二届上影节……”上影集团董事长王隽讲述了自己和电影的故事。
“要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王隽表示,“我们正在加大影视作品‘出海’的力度,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渠道和资源,推动更多优秀作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我认为,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也能让全球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发展与社会风貌。在国际传播中,语言和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只有以更贴近国际受众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才能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拓展海外渠道和资源,也为中国影视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让中国电影拥有更震撼的视觉画面,是墨境天合无锡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视效总监魏明努力的方向。
2007年,魏明带领团队从广告视效领域创业;2012年起为电影制作视效,近年来陆续参与完成《流浪地球2》《解密》等电影的视效制作……魏明见证了中国视效行业从蹒跚学步到逐步成熟的过程。
电影视觉特效通常被看作是幕后工作。但在魏明看来,“看不见”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更不等于“没有价值”。
我们通过技术应用服务电影创作,工作成果最终体现在每一秒的画面里。经过多年努力,我们逐步掌握了更多的视效主控权,能够为观众带来更优质的感官体验。魏明表示。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技术在电影创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视觉表现力,也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掌握核心技术与主控权,意味着在创作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有助于实现导演和创作者的初衷,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观众对高质量影视作品的需求。这种转变体现了我国影视工业在技术层面的不断进步与成熟。
基层电影院是重要的文化阵地,肩负着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娱乐需求的重要使命。今年春节假期,贵阳越界影城凭借其巨幕画幅带来的震撼观影体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影迷“为一块屏幕奔赴一座城市”。
我与许多普通创业者一样,从基层起步。最初投资了一家小影院,经过不断努力,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票房排名靠前的影城。贵阳越界影城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开放对此感慨颇深。 在当前影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像陈开放这样的创业者能够从小规模做起,逐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实属不易。这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坚持与远见,也反映出中国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随着观众需求的多样化和观影习惯的改变,只有不断创新、提升服务质量,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陈开放的经历也为其他创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面对春节期间的“大客流”,影城积极服务观众:开通从影城至机场、火车站的专线接送服务,在影城内打造XR影厅和非遗美食街区,联合周边景区、酒店、餐饮推出优惠活动,让来自各地的影迷在影城内外都能感受到贵阳的温暖与烟火气息。
“我们要通过技术升级,强化大银幕的声画优势,为观众创造沉浸式体验。”陈开放说,影城将“多条腿走路”,做好“电影+文旅”“电影+美食”“电影+体育”等票根经济,促进电影与多个产业融合发展。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