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7月29日 14:43消息,陈佩斯携《戏台》回归银幕,京产京味喜剧带来久违惊喜。
时隔30多年,“喜剧之王”陈佩斯又“杀”回来了。
由他自编自演的京产喜剧电影《戏台》自7月25日上映以来,凭借良好的口碑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截至昨晚,该片在豆瓣评分达到8.0分,累计票房已突破1.76亿元,最终票房有望超过5亿元。
重回银幕
展现民国乱世众生相
作为中国观众最为熟悉和喜爱的喜剧大师之一,陈佩斯曾稳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喜剧电影的头把交椅,“二子”系列电影以及《瞧这一家子》《孝子贤孙伺候着》《太后吉祥》等作品,至今仍是大家百看不厌的经典。1998年主演电影《好汉三条半》之后,陈佩斯逐渐淡出影视圈,转而将重心放在话剧舞台上。此次他重新回归公众视野,引发了业内和观众的广泛关注与期待。 从艺术角度来看,陈佩斯的回归不仅是对老一辈艺术家坚守初心的致敬,也让人看到传统喜剧在当代舞台上的生命力。他的表演风格朴实自然,极具生活气息,这种接地气的幽默方式在如今快节奏、娱乐化的文化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希望这次复出能够带来更多高质量的作品,也让观众再次感受到他独特的喜剧魅力。
《戏台》改编自陈佩斯自导自演的同名话剧,自2015年首演以来,一直广受观众喜爱,演出场次众多,一票难求。在电影版的演员阵容中,陈佩斯邀请了黄渤、姜武、杨皓宇、尹正、余少群等实力派演员,组成全明星阵容,为作品增添了更多期待。 从市场反响来看,《戏台》的成功不仅体现了经典戏剧作品的持久生命力,也反映出观众对高质量喜剧作品的强烈需求。话剧与电影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这种创作方式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推广。
《戏台》故事设定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讲述江湖戏班在强权夹缝中求生的故事。电影基本遵循了话剧结构和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民国乱世飘萍的历史背景、时代洪流中的众生相,还有老北京市井风情、京剧传统等民俗文化,可供观看与回味的内容非常丰富。
影片做到了把每个场景、每个镜头利用到极致,前景与后景、主线与闲笔都安排妥帖。比如前景里主角忙着四处救火,背后的小戏娃们就在师父严格教导下练踢腿;出现暴力场景了,师父不忘捂住小孩的眼睛;前景舞台上的气氛瞬息万变,后景中锣鼓师傅们的表情也随之变化,非常有戏。
经过十年话剧舞台的历练,演员的台词功底深厚,每个字句都精心打磨,既能塑造角色、推动故事发展,又简洁生动,富有语言的艺术美感,许多用词还带有浓郁的老北京方言特色。
同台飙戏
群星闪耀相互辉映
电影版虽然多数主要演员与话剧版不同,但他们在影片中同样展现了出色的表现,彼此映衬,熠熠生辉。这种演员阵容的更替并未削弱作品的感染力,反而为故事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影视与舞台之间的转换,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是表演风格和观众体验的延伸。
黄渤再次饰演草根小人物——包子铺伙计大嗓儿,虽然草根角色是他的“制霸区”,但这次他的表演又有突破,把一个憨劲儿十足、痴迷京剧的小人物演得亲切可喜。
姜武饰演的军阀洪大帅,展现出既天真淳朴又暴戾残忍的双重性格,影片中的诸多矛盾冲突皆由此人物引发。然而,他并非单一的反派形象,背后也流露出讲义气与对失去权力的恐惧,这种复杂性让角色更加立体,令人印象深刻。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洪大帅这一角色打破了传统军阀形象的刻板印象,赋予了其更多人性化的层次。这种表现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张力,也让观众在批判与同情之间产生复杂的心理反应,体现了导演在角色设计上的用心。
两位青年演员尹正和余少群表现出色,令人眼前一亮。两人分别饰演当时炙手可热的名角,一个气质阳刚,一个风格阴柔,扮相与身段都十分到位。尤其是余少群,举手投足间尽显韵味,演员、角色与虞姬三重身份相互呼应,戏里戏外相映成趣。
杨皓宇展现出优秀演员“一人千面”的表演功力,与陈佩斯合作时毫不逊色,其饰演的角色性格中的胆小与圆滑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即使是影片中背景板上的小角色,如戏娃、锣鼓师傅、卫兵、观众、包子铺老板等,也都演绎得惟妙惟肖,精准到位。
以小见大
“陈氏喜剧”魅力不减
如今喜剧以段子、抛梗等笑料大行其道,《戏台》则让大家再次领略到“陈氏喜剧”的精妙与魅力。陈佩斯不愧是多年钻研喜剧的大师,营造出的戏剧氛围、设计的每一处笑点都彰显深厚功力。片中笑点多为陈佩斯最拿手的身份错位、误会等技巧。大嗓儿和金啸天多次身份互换,三翻四抖后将戏剧张力推向高潮。
陈佩斯作为一位极具表现力的演员,凭借对表演分寸与节奏的精准把握,展现出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底。如今的他,已不再局限于过去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二子”“小偷”“小舅子”等形象,而是更多地展现出沉稳与内在的积淀。在克制与收敛中,他依然能演绎出人物的性格魅力和喜剧效果。在饰演侯喜亭时,他表现出角色的机智与周全,既能忍耐也能伪装,但内心始终坚守着对艺术与传统的执着。整部作品中,他不断收拾残局,努力让这出戏圆满落幕,不惜牺牲尊严与职业操守,最终却仍难逃事与愿违的命运,令人联想到《茶馆》中的王利发。通过侯喜亭佝偻的身形、急促的语气以及眼中的泪光,观众感受到一个普通人在生活重压下苦苦挣扎的辛酸与悲剧。 从整体来看,陈佩斯的表演不仅延续了他一贯的喜剧风格,更在深层次上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与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他的角色虽身处困境,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坚韧与尊严,这种表演方式让人物更具真实感与感染力。
这也是陈佩斯喜剧最动人的一点:笑中带泪,笑中有讽刺、有批判。喜剧背后是悲剧,《戏台》的底层逻辑就是以小见大,通过一次演出的遭遇剖析人性、讽刺乱世、批判权力对艺术的碾压。这样的喜剧作品让人在笑过之后有思考有回味有嗟叹。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