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7月29日 14:42消息,2025大运河文化阅读行郑州站圆满收官,弘扬运河文化,推动全民阅读。
7月26日,2025“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活动走进河南郑州,以“天地之中诗河交响”为主题,主会场设在郑州图书馆。活动现场开展了名家文化座谈、钤印大运河长卷、运河主题文化市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在郑州多个运河相关地标同步进行沉浸式城市漫游。 此次文化活动不仅展现了大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通过多元形式让市民更直观地感受到运河文化的魅力。郑州作为大运河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此次参与其中,既是对本地文化资源的有力挖掘,也为推动区域文化协同发展提供了契机。活动将历史与现代结合,增强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具有积极的文化传播意义。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李宏勇在致辞中表示,郑州因水而兴,因文而盛。诗人的行迹与水道相随,文化的传承与河道紧密相连。
活动现场,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河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李勇,郑州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王海英等嘉宾出席了活动,并为运河文化长卷盖章。朱红色的印泥落在画卷“天地之中”位置,象征着郑州的运河记忆正式融入大运河文化阅读行的体系之中。
在图书交换活动中,首都图书馆提供了《诗经》《京华旧影》《如是京华》(上、下)三部文献,郑州图书馆则回赠了《郑州志》《天中讲坛辑录》《郑州阅读》。通过文献的交流,进一步唤醒运河的历史记忆,推动全民阅读和文化血脉的传承。活动现场还上演了豫剧《花木兰》的选段表演。
在文化座谈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担任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及《中国诗词大会》总撰稿的冷凇;历史文化学者、曾任郑州市文化局、文物局局长的阎铁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郑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巩义市文联名誉主席程韬光等嘉宾,围绕“郑州与大运河的渊源与文化特点”“郑州文脉和唐诗基因”“唐诗文化、运河文化的现代化传播”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我认为,此次座谈不仅展现了郑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也凸显了其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大运河与唐诗文化作为郑州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人文精神。在当前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如何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让这些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通过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融合,增强公众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当天,在郑州图书馆现场,还特设运河主题文化市集。首都图书馆、郑州图书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等单位的众多特色文创品在现场展出。市集中的沉浸工坊前,读者可以亲身体验糖人、糖画、木版年画制作、剪纸和古琴演奏。
“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活动”郑州站的独家城市漫游活动也同步启动。阎铁成等带领参与者走进这座历史厚重的城市,开启一场文化寻踪之旅:在商都遗址博物院,探寻3600年前世界上第一城的辉煌过往;漫步杜甫故里,追溯诗圣的成长足迹;走进双槐树遗址,解读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的秘密;驻足汉霸二王城,回顾鸿沟的历史,感受楚汉争霸时期的波澜壮阔。 这些活动不仅让参与者更深入地了解了郑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通过实地探访的方式,将大运河文化与本地文明脉络紧密结合,增强了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这种将阅读与行走结合的形式,既是对传统阅读方式的拓展,也是对文化传播路径的创新尝试。
为激发大众用镜头讲述郑州运河的故事,本次阅读行活动特别发起“印象运河由你发声”短视频征集活动。
本次活动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由首都图书馆与河南省图书馆联合主办,郑州图书馆具体承办。接下来,“大运河文化阅读行”将前往山东德州,在古运河边继续讲述“漕运记忆与齐鲁文脉”的新篇章。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