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专栏

财经数码科技

我们站在科技与金融的交汇点,解码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资讯

"财经数码科技"是元界财讯的核心栏目,聚焦于热点财经、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科技资讯等前沿技术在金融财经领域的革命性应用。我们追踪金融科技创新浪潮,分析财经数码动态,解读政策走向,提供深度行业洞察与前瞻性热点资讯。

#证券热点 #科技快讯 #文旅体育 #文化产业 #娱乐快讯 #国际资讯 #国内市场

暑期档突围战:创新突围,抢占观众眼球

暑期档爆款密码:内容创新引爆观影热潮

元界财讯2025年07月19日 12:37消息,暑期档大片云集,如何突围成为焦点。深度解析市场策略与观众选择。

   《你行!你上!》《长安的荔枝》提档至今日上映。

暑期档突围战:创新突围,抢占观众眼球

   7月14日,71岁的喜剧大师陈佩斯近日发布个人视频,向观众诚挚道歉。他亲自导演、编剧并主演的电影《戏台》,原定于7月18日上映,现延期至7月25日。“这一周时间在我心里同样漫长!”这位曾以《吃面条》《主角与配角》等经典作品陪伴几代人欢笑的老艺术家,在言语中透露出无奈。据分析,此次延期主要是因为本周末多部大片集中上映,虽然吸引了大量观众,但也给院线排片带来了巨大压力,进而引发业界对市场饱和与档期管理问题的深入讨论。 从行业角度来看,电影档期的密集安排确实对中小影片造成了一定冲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平衡商业大片与独立或传统题材影片的排片比例,已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陈佩斯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其作品承载着观众的情感记忆,合理的档期安排不仅是对创作者的尊重,也是对观众观影体验的保障。

   此前,姜文导演的《你行!你上!》和大鹏导演的《长安的荔枝》突然宣布提档,使得7月18日单日上映新片数量达到8部,包括《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小王子》《罗小黑战记2》等,形成“八片混战”的罕见局面。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指出,目前来看,《长安的荔枝》和《你行!你上!》是今年暑期档的种子选手。他同时提到,头部影片同时提档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优质影片的提前上映有助于为低迷的市场注入活力;但另一方面,大片密集上映带来的“内部厮杀”,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的压力,对整体票房表现产生不利影响。档期混战问题,早已是行业内公认的“隐患”。 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影片扎堆上映虽能吸引观众关注,但也容易造成资源分散、竞争激烈,进而影响每部影片的票房表现。尤其在暑期档本就面临观影需求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这种集中释放可能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平衡影片排期与市场节奏,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冷热不均”下的市场博弈

   在路演现场听到观众的称赞和掌声,让陈佩斯感到既欣慰又感动。他表示,得知这个周末有多部新片提前上映,《戏台》的排片情况受到很大影响,“与我们最初的预期差距较大”。

   业界公认,市场鏖战下,中小制作影片最是左右为难。《戏台》改档虽避开了首波冲击,但新档期仍有《南京照相馆》《神奇4侠:初露锋芒》等影片同台竞技,紧接着高关注度影片《731》《无名》与《东极岛》又将登场。

   “档期混战”本质是市场粗放增长的缩影,更是产业焦虑情绪的信号。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授龚艳指出,影片集体改档的现象背后,反映出电影市场面临的票房压力。2025年暑期档票房刚刚突破35亿元,但上周票房环比下降16.7%,优质内容后继乏力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安情绪。 当前电影市场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内容供给与观众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当票房成为衡量市场成功的主要指标时,片方更倾向于通过调整档期来寻求最佳收益,这种策略虽出于商业考量,却也反映出行业对内容质量的信心不足。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保持内容的持续创新与高质量输出,仍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片方普遍认为‘档期即票房保障’。”龚艳解释道,2023年《消失的她》因档期衔接暑期档实现逆袭神话,加剧了行业对热门档期的迷信。然而,2025年上百部影片涌入暑期档,却并未带来预期票房增长,反而呈现资源的“踩踏”。

   “中小成本影片本身就面临排片费高昂、宣发资源不足等问题。”龚艳以此前《独一无二》预售垫底临时改档、最终票房反降37%为例说明中小成本影片在“档期混战”中的被动。“电影市场中的资源集中和排片歧视现象严重,头部影片往往占据70%以上排片,中小影片只能争抢剩余30%份额。”

   事实上,这种头部垄断现象早在以往的春节档中就已显现——中国电影的档期布局呈现出两极分化的不良循环。春节档影片通常贡献全年最高的票房比例,而其他热门档期的票房却连续三年出现下滑。饶曙光指出,这种失衡背后存在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电影市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存在着多方面的结构性矛盾。”

   龚艳告诉记者,“档期混战”不仅造成行业内部损耗,也会在无形中伤害观众体验。一方面,影片扎堆导致观众决策困难,优质内容容易被淹没在众多影片中。例如今年情人节档不少观众宁可二刷《哪吒之魔童闹海》,也不选择其他新片,显示出新片内容吸引力与排片策略的双重失效。另一方面,热门档期高票价、拥挤环境降低了观众的观影意愿,而非热门档期又因为“片荒”,使观众养成低频消费习惯,都不利于电影市场的观众养成。

   期待全行业协作构建良性生态

   破解档期难题,行业普遍认为应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对此,饶曙光提出建议:由电影主管部门主导,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搭建高效沟通平台,推动资源合理配置。

   面对短剧的迅猛势头,中小成本影片生存环境不容乐观。“行业需要通过内容升级、发行改革、行业协作等方面协同实现平稳调整、在竞争中求增长。”龚艳认为,“分线发行”与差异化排片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现实路径。“中宣部电影局力推的发行放映改革,即根据影片类型及受众特征差异化匹配放映渠道,可以延长行业的生命周期,避免头部影片独霸银幕。”

   这些改革举措已在实践中初见成效。如今,不少一线城市的非热门档期中会出现大量老片重映,2025年《幽灵公主》经典重映票房过亿元,周边兑换率超出预期,精准满足了部分影迷的需求。与此同时,中小成本影片正逐步摆脱对档期的依赖,注重口碑积累与内容质量的提升。此前,《宇宙探索编辑部》等影片通过深入路演和持续打磨作品,实现了长线逆袭,展现出优质内容在市场中应有的价值。好内容不应被同质化竞争所淹没,而应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文汇报见习记者臧韵杰) **观点看法:** 当前电影市场的调整正在释放更多可能性,老片重映不仅丰富了观众的选择,也为行业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而中小成本影片的崛起则提醒我们,内容质量始终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坚持精品化、差异化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输入评论内容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

特别推荐
《归队》:一场关于生存的漫长旅程

2025-09-20 01:35

2025地坛书市重磅来袭:与文学偶像的奇妙邂逅

2025-09-20 01:33

若你记得,我便活着——电影《731》震撼公映

2025-09-20 00:37

数智赋能,守护千年城垣——西安城墙的科技新防线

2025-09-20 00:36

《我与地坛》背后的故事:2025地坛书市重启,书香里的时光回响

2025-09-20 00:35

铁笔写忠魂:京剧《颜真卿》演绎书坛巨擘的血性风骨

2025-09-19 23:34

全洋班演绎《肖申克的救赎》,中文版巡演引爆戏剧圈

2025-09-19 23:33

破局中国白:德化匠人重塑陶瓷传奇

2025-09-19 23:32

民族歌剧《红高粱》首演震撼登场,热血唱响不屈民族魂

2025-09-19 22:22

《青春导演乘风破浪:海岛影像掀起新潮》

2025-09-19 22:21

人民力量绘就时代画卷:美术展中的精神史诗与当代回响

2025-09-19 22:19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称中国电影新生代令人振奋

2025-09-14 11:20

《神曲》登陆上海,意大利音乐剧震撼启幕

2025-09-14 11:19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惊艳登陆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即巅峰,点燃全城期待

2025-09-14 10:17

《生万物》引爆口碑:一寸土地,亿万深情

2025-09-14 10:16

潮起云归音乐展下周上海启幕,叶小钢邀你共赴音符之旅

2025-09-14 09:09

光影盛宴来袭:国庆档电影大战,你选哪一部?

2025-09-14 09:08

2025地坛书市启幕:500万惠民券点燃京城阅读热

2025-09-14 09:07

《窗外是蓝星》:中国首部太空实拍电影震撼登场

2025-09-09 11:31

丝路文物有‘法’护航:中国公益诉讼守护文明根脉

2025-09-09 11:29

友情链接

与优质财经科技平台共同构建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