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7月27日 11:34消息,轩尼诗在华遇冷,白酒却加速出海,出口量逆势增长三成,展现中国酒企全球化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肖夏综合报道
7月24日晚间,全球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集团总收入为398亿欧元,按有机计算同比下降3%;经营性利润降至57亿欧元,同比下滑22%。其中,葡萄酒及烈酒板块(Wine & Spirits)表现尤为疲软,收入有机下降7%,经营性利润更是大幅下滑33%。
财报明确指出,干邑及烈酒业务(Cognac & Spirits)受到中美市场贸易环境紧张的显著冲击,有机收入同比下滑15%。这一数据反映出高端烈酒在全球地缘政治波动和消费情绪变化下的脆弱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整体承压,香槟与葡萄酒业务(Champagne & Wines)却呈现回暖态势,上半年实现有机增长2%,美国和欧洲市场均有所恢复,尤以普罗旺斯桃红葡萄酒表现亮眼。这或许预示着消费者正从高烈度社交消费转向更轻松、日常的饮酒场景。
在LVMH旗下轩尼诗受挫的同时,另一干邑巨头人头马君度集团则展现出触底反弹的积极信号。7月25日,该集团公布2025-26财年第一季度(2025年4月至6月)业绩,实现销售额2.21亿欧元,同比有机增长5.7%。其中,干邑品类销售额有机增长1.3%,虽中国市场仍小幅下滑,但美国市场因去年同期低基数实现强劲复苏;而利口酒及烈性酒板块更是录得17.3%的有机增长,美国市场贡献显著。
人头马的回暖值得业内深思——在行业整体下行周期中,企业能否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区域市场策略调整以及品牌年轻化手段实现突围?从目前来看,人头马显然在非干邑品类上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其对下半年恢复有机增长的乐观预期,也为整个烈酒行业注入了一丝信心。
7月23日,汾酒核心高端产品“青花汾酒30·复兴版”完成升级并正式上市。新版本在包装设计上融入“旭日东升”理念,延续故宫院藏“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的古典美学,兼具文化厚重感与现代审美。更重要的是,酒体品质进一步提升,在原有15项安全指标基础上新增19项高品质标准,凸显其对极致品质的追求。
作为汾酒“复兴纲领”第二阶段的战略支柱,青花26及以上系列产品承载着品牌高端化、全国化的重任。此次升级不仅是产品迭代,更是汾酒在高端白酒竞争白热化背景下,对品牌价值体系的一次系统性强化。面对茅台、五粮液等巨头的强势地位,汾酒正以文化赋能与品质升级双轮驱动,试图在高端市场赢得更多话语权。
中国白酒的国际化步伐正在加速。根据酒类进出口商分会7月25日发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白酒出口额达5.3亿美元,同比增长30.9%;出口量831万升,平均单价升至63.7美元/升,涨幅达21.9%。值得注意的是,5月出口增速曾短暂放缓,但随后再度提速,显示出海外市场需求的韧性。
其中,中国香港市场成为最大亮点,出口额与均价涨幅较1-5月分别扩大35和47个百分点,占据整体出口份额超四成,遥遥领先。与此同时,白酒进口额也大幅增长63.4%至2.07亿美元,其中“回流白酒”高达1.9亿美元,反映出部分高端白酒通过海外流通再返销国内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白酒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也提示监管层需关注跨境资金流动与市场秩序问题。
珠江啤酒7月25日下午发布公告,宣布董事会聘任张涌为公司总经理,并提名其为董事候选人,将提交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张涌现为珠江啤酒党委副书记,拥有丰富的政府与国企管理经验,曾任职于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铁路投资建设集团、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等单位。
此次人事调整紧随黄文胜升任董事长之后,标志着珠江啤酒管理层进入新阶段。在啤酒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高端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张涌的政府背景与资源整合能力或将成为推动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助力。然而,如何在保持国企稳健性的同时激发创新活力,仍是其面临的核心挑战。
7月21日,洋河股份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顾宇当选第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并被董事会选举为董事长。此前,他已于7月1日出任洋河股份(苏酒集团)党委书记。此次正式接任董事长,意味着洋河新一轮领导班底全面就位。
顾宇的上任正值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库存压力、价格倒挂、消费需求疲软等问题持续困扰行业。洋河作为全国性名酒代表,近年来面临增长放缓的困境。新董事长能否通过组织变革、渠道优化与产品创新重振增长动能,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高层稳定是第一步,接下来更需看到清晰的战略路径与执行力。
ST西发7月21日公告,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嘉士伯国际有限公司持有的拉萨啤酒50%股权。若交易完成,公司将实现对拉萨啤酒100%控股。目前,ST西发持有拉萨啤酒50%股权,为控股股东。此次收购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值得注意的是,嘉士伯曾在2023年试图出售该部分股权,如今ST西发主动回购,或表明其对核心资产控制权的高度重视。然而,公司目前处于预重整阶段,存在重整失败导致破产清算及股票终止上市的风险。在此背景下推进重大资产收购,既体现战略决心,也带来资金压力与监管关注。交易能否顺利落地,仍需观察后续进展。
7月22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将与控股股东茅台集团共同出资设立“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该研究院注册资本10亿元,茅台集团出资5.1亿元(含科技大楼等实物),持股51%;贵州茅台出资4.9亿元(含货币及实验仪器),持股49%。
此举标志着茅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系统性布局迈出关键一步。长期以来,白酒行业的科研投入相对保守,更多依赖传统工艺传承。茅台此次联合出资设立研究院,不仅有助于提升酿造技术、质量控制与数字化水平,更可能引领整个行业向“科技白酒”转型。未来,谁能在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谁就可能掌握下一轮竞争的主动权。
泸州老窖7月22日宣布,将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泸州老窖乡村振兴公益基金”,捐赠总额2000万元,执行周期为2025年至2027年。基金将重点支持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与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川酒龙头之一,泸州老窖近年来持续加大社会责任投入。此次设立专项公益基金,不仅是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的体现,也有助于深化其在四川及周边产区的品牌影响力。特别是在白酒行业竞争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企业社会形象已成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维度。公益不是短期营销,而是长期品牌资产的积累。
天眼查信息显示,宜宾五粮液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已于7月17日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由上市公司五粮液全资持股。公司经营范围涵盖科技中介服务、发酵过程优化技术研发、工程和技术研究试验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等。
五粮液成立独立科技公司,显示出其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不同于茅台以研究院形式推进科研,五粮液选择以市场化科技公司运作,更具灵活性与产业化导向。尤其是在智能酿造、数字化供应链、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此类平台有望加速成果转化。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企业组织模式的进化。
近日,原娃哈哈曾控股的茅台镇酒企资产被拍卖。标的物包括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上坪村10处房产、4.15万平方米厂房、56.8亩土地及近千万元储酒设备,最终以1.08亿元底价成交,基本覆盖华领国酒业整体资产。
回溯历史,2013年娃哈哈与金酱酒业合作推出“领酱国酒”,并由娃哈哈旗下公司控股成立领酱国酒业。然而,2017年股权易主,企业更名为华领国酒业,娃哈哈彻底退出。此次资产拍卖,标志着这一曾被寄予厚望的跨界合作项目彻底落幕。它提醒我们:快消巨头跨界白酒,不能仅靠渠道与资本,更需尊重行业规律、深耕酿造本质。白酒是时间的生意,急不得。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