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9月24日 23:32消息,AI时代下,电影行业在技术与创作间寻找平衡,变革中坚守艺术本质。
22日,一场名为“未来影像”的AI电影国际峰会在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期间举行,引发了电影界对人工智能在电影行业中影响的广泛讨论与深入思考。正如大家所见,AI正以空前的速度和广度进入电影工业,推动着一场类似工业革命的深刻变革;然而,许多电影从业者仍坚持认为,电影创作的核心本质是无法被取代的。
釜山国际电影节官方产业交易平台“亚洲内容与电影市场”今年新增设了“InnoAsia”单元,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探讨AI如何重新定义电影的表达方式。此次AI电影国际峰会由字节跳动旗下AI创作与内容平台即梦AI、云和AI服务平台火山引擎以及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联合举办。此前,这些机构共同发起的“未来影像计划”全球AI影像作品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也在InnoAsia平台上进行了展映。 AI技术正在逐步渗透到影视创作的各个环节,从剧本生成到视觉特效,再到后期剪辑,AI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效率,也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可能性。此次釜山电影节将AI纳入核心议题,体现了行业对技术变革的积极回应。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电影领域的影响力将持续扩大,未来或将催生更多跨学科、跨文化的创新作品。
此次“未来影像计划”获奖短片的创作均借助即梦AI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平台完成。依托字节跳动自主研发的Seedance视频生成模型,即梦AI有效降低了创作的技术门槛,让“创意即产出”成为可能。火山引擎则为整个创作流程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持,其强大的云端算力集群保障了Seedance模型的高效运行。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生成式AI正在逐步改变内容生产的模式,使得更多创作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高质量的视觉表达。这种技术赋能不仅提升了创作效率,也为影像艺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内容生产或将进入一个更加开放与多元的新阶段。
即梦AI产品经理林捷指出:“国内短视频生态非常活跃,我们在技术层面会积极收集创作者的多样化反馈,而创作者的参与也促使我们不断优化和升级模型。”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短视频平台的繁荣为AI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支持。创作者作为内容生产的主力,其反馈对于产品迭代具有重要价值。这种双向互动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推动了技术的持续进化。在这样的生态中,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协作关系愈发紧密,成为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
参加峰会的博纳影业集团影视制作副总经理曲吉小江表示,“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整个行业从最初的质疑和抵触,逐渐转变为接受、尊重并积极应用。AI生成影视内容正接近爆发的‘奇点’。”
曲吉小江在当天的峰会演讲中说,AI正重构电影制片模式,将原本难以把控的人物、造型、光线等等变得“精准可控”,符合电影工业化指标。她表示,AI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像是人类的“外脑”,赋予了创作者“超能力”。与历次电影所面临的技术变革不一样,AI将彻底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电影制作系高级讲师奥黛·阿瓦迪亚也认为,利用AI技术将是影视行业的主流趋势。“尽管好莱坞对于AI评价褒贬不一,但不能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制片人会使用AI。AI能节省预算,也能缩短工期,有了AI,可以尝试更多可能。”
然而,在AI给影视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中,也有声音认为AI无法改变电影创作的核心。此次“未来影像计划”获奖短片导演——韩国影视创作者姜信圭坦言,AI的出现对于影视行业带来的改变如同工业革命,但AI影视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创作,因为演员身上独特的“气息”是AI无法复制的。
姜信圭认为,AI在表现力和技术层面确实展现出强大的能力,但演员在表演中所展现的呼吸节奏、情感传递以及背后的人生经历,是机器无法复制的。他认为,AI最终会成为电影制作中特效技术的一部分,与传统电影共同发展。姜信圭表示,未来他的创作将采取“双轨”模式:一方面继续以传统方式拍摄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实现的影片;另一方面,则借助AI探索那些以往难以想象的故事。 在我看来,AI在电影领域的应用无疑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它不应取代人类的情感表达与艺术创造力。技术的进步应服务于艺术,而非替代艺术本身。传统与科技的结合,或许能为电影带来更丰富的层次与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