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9月24日 22:22消息,聚焦电影新力量,探索中国电影发展新空间。
在中国电影百年发展的深厚基础上,一批80后、90后导演正以全新的创作姿态,推动着一场深刻的光影探索。他们以技术为工具,以文化为依托,不断尝试创新电影形式,努力拉近电影与社会、时代以及个体之间的距离。他们的“新”,不仅体现在技术上的突破,更在于叙事哲学、美学风格和文化表达上的革新,成为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些年轻导演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视觉冲击,而是更加注重作品的思想深度与情感共鸣。这种转变不仅丰富了中国电影的内涵,也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说,他们在电影语言与文化表达上的创新,正在重塑中国电影的未来方向。
新一代导演在叙事风格上逐渐呈现出内向与沉稳的倾向,尤其擅长运用“生活流”的方式讲述故事。秦天导演的《但愿人长久》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影片摒弃了传统家庭剧常见的矛盾冲突和社会事件,而是将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情感张力的细节——一次搬家、一顿饭菜、一场未尽的对话。这种去戏剧化的处理方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沉浸感,也让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仿佛亲身经历着故事的发展。 尤为可贵的是,影片以“时间”为核心元素,通过环境、道具以及人物状态的细微变化,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二十年光阴的流逝。这种叙事策略既展现了导演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也体现了对观众感知与共情能力的尊重。影片从关注外部事件转向深入个体生命经验的探索,赋予作品更深层的人文关怀与情感厚度。 在我看来,这样的创作方向不仅是对传统叙事模式的突破,更是电影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一种重要回归。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力量往往藏于平静之中,而生活的本质,或许正是这些被忽视的瞬间所构成。
新一代导演在叙事的过程中,总是展现出一种平视的、不矫饰的深切共情与悲悯。《长沙夜生活》将镜头对准了都市中一群普通的个体:他们有困顿、遗憾与困惑,却依然积极而努力地生活。影片深入刻画了这些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与复杂的心理状态,展现他们鲜活而真实的生命轨迹。网红大排档里,老板娘丽姐最后一次掌勺做粉,她决定让徒弟旭哥接手生意,全力支持儿子何岸追求脱口秀梦想。脱口秀舞台上,何岸表演精心打磨的段子,换来频频冷场。这时,反对他说脱口秀的父亲亲临现场,他为了刺痛父亲的心,当众撕开自己的伤疤,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演出效果。摩天轮下,小梁、小陈和老谢诉说着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几个迷惘的人决定为自己也为这座城市燃放一场烟火。导演用白描的手法记录这些人物在都市夜色下的奔波、等待、相遇与离别。这种视角的转变,不仅是一种艺术选择,更是一种社会姿态。影片不回避生活的粗粝与无奈,却也在微小处捕捉人性的温暖与微光。这种对平凡人生的深情注视,是对业界一度存在的崇尚功利的创作倾向温和而有力的回应,彰显出电影作为艺术形式应具备的社会关怀与批判功能。
在视觉表达上,新一代导演更加注重含蓄、内敛与留白的东方美学风格。电影《但愿人长久》中大量采用中景和近景以及固定镜头,摒弃了炫技式的拍摄手法。影片更倾向于通过“未言明”的方式传达情感,例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一段沉默,往往比大段对白更具感染力。而在《好东西》中,人声、音效与音乐共同构建出一个全新的电影空间。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一个声画蒙太奇片段:拟音师小叶让一个小孩子猜测各种声音的来源,而影片则以声画对位的方式,将母亲王铁梅煎鸡蛋、使用吸尘器等日常声响,与孩子想象中的暴雨、龙卷风等自然景象并置呈现。这种处理方式用日常生活的声音创造出诗意,使声音不仅参与叙事,还成为推动剧情的重要元素。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回归,也展现了现代电影语言的创新。它要求观众主动参与解读与感受,从而与影片建立起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技术的进步为新一代导演提供了更加多元和丰富的表达方式,但他们并未盲目追求技术本身,而是注重将技术作为艺术叙事的辅助工具,展现出对人文关怀与美学价值的深刻思考。《白蛇:浮生》便是一个典型代表。影片以南宋临安为背景,通过对宋代建筑、服饰、风俗的细致还原,将国风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水的特效、毛发渲染以及光影处理,不仅展现了中国动画工业的技术实力,更在情感传达与主题表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刺杀小说家》也通过虚拟拍摄与动作捕捉等技术,创造出逼真的数字角色和宏大的场景。这些高难度技术的应用,成功构建了现实与小说两个世界的紧密联系,使观众能够相信小说中的情节会真实影响主人公的命运,也能感受到一个父亲寻找女儿的执着信念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技术始终隐于幕后,而情感则成为影片的核心,引导观众深入电影所营造的意义世界。这种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标志着中国电影在工业化道路上正逐步走向成熟。在我看来,这种趋势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创作者对电影本质的回归与尊重。
新一代导演在创作中愈发注重现实关怀与社会议题的表达。董润年的电影《年会不能停!》运用尖锐的喜剧手法,精准揭示了当代职场中的“班味”现象,对部分行业存在的形式主义、职场霸凌等不良风气进行了深刻讽刺。影片不仅带给观众欢笑,更成为情绪释放与集体反思的契机。同样,《消失的她》通过层层递进的悬疑情节,深入探讨了婚姻焦虑、女性互助等现实问题,在社会上引发了关于亲密关系与自我保护的广泛讨论。电影因此超越了娱乐的范畴,成为反映现实、参与社会对话的重要文化形式。这些作品不仅敏锐地抓住了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还以艺术的方式激发思考、促进交流,甚至推动观念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深刻影响着当代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之,八零九零后导演代表着一种多元、复杂且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文化力量。他们的创作证明了电影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社会声音的载体。未来中国电影的发展,需要这一新兴力量持续关注现实、提升叙事能力、协调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肩负起推动中国电影迈向国际、走向未来的使命。
(作者:苏里,系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