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专栏

财经数码科技

我们站在科技与金融的交汇点,解码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资讯

"财经数码科技"是元界财讯的核心栏目,聚焦于热点财经、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科技资讯等前沿技术在金融财经领域的革命性应用。我们追踪金融科技创新浪潮,分析财经数码动态,解读政策走向,提供深度行业洞察与前瞻性热点资讯。

#证券热点 #科技快讯 #文旅体育 #文化产业 #娱乐快讯 #国际资讯 #国内市场

国潮新势力:曲艺如何玩转时尚风潮

国潮新势力:曲艺跨界时尚,传统艺术掀起潮流革命

曲艺如何拥抱潮流,探索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之道。

   挖掘传统曲艺的当代功能固然重要,但曲艺的未来发展不应止步于作为其他艺术形式的点缀。唯有真正理解潮流的本质,深入把握曲艺与潮流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实现曲艺与时代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唯有积极关注并合理运用流行热点,持续扩大曲艺的社会影响力和受众基础,紧跟时代脉搏,深入体悟现实生活,不断创作出反映当代生活、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才能打造出真正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从而探索出曲艺在新时代的“破圈”路径。 **看法观点:** 传统曲艺在当代社会中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它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镜像。面对快速变化的文化环境,曲艺不能固守旧有模式,而应主动适应、积极融入,通过内容创新与传播方式的革新,增强与年轻群体的连接。只有在坚守传统内核的同时,敢于拥抱新潮,才能让这一古老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真正实现“破圈”与“出圈”。

   日前,“2025北京曲艺创演周”正式举行。本次演出汇集了10种曲艺形式,推出了12个原创作品,特别强调传统曲艺与当前社会热点、流行趋势及科技发展的融合。例如,《飘YOUNG“京”行曲》以京东大鼓为基础,结合多种曲艺元素和流行音乐,形象地描绘了“北漂”的生活状态;奉调大鼓《莲心劫》则借助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度,讲述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哪吒故事;拆唱八角鼓《大观园2077》则向电子游戏的科幻风格致敬,畅想人工智能时代的生活图景。众多节目齐聚,不仅展现了当代曲艺在拥抱潮流方面的积极尝试,也反映出在融合过程中所面临的“消化不良”的挑战。

   曲艺需要拥抱潮流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多年来,“曲艺太陈旧了”的评论声不绝于耳,似乎从语言体系、表演模式、表现方法到创作观念,曲艺呈现出一种全方位陈旧感。其实,传统曲艺的底蕴是根基所在,而拥抱潮流则是让其延续活力的必然。但什么是潮流,又如何拥抱潮流呢?“潮流”一词,本义是指潮汐引起的水流运动,后来引申为社会变动或发展的趋势。正如江海之潮有小大之分,时代的潮流也分为流行热点的涓流与时代风潮的巨浪。

   所谓流行热点,通常指各种时兴风尚,如爆款衣装、文化新品、网络热梗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潮”。这些热点尤其为年轻观众所熟悉,如果合理加以利用,能为扩大曲种影响、吸引更多观众制造机会。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音乐相声”“歌舞相声”,到前些年的评书《火影忍者》《哈利·波特》,都曾在社会上引发热议,对曲艺的宣传起到过积极意义。但是,观众的鼓掌往往是送给流行热点的,曲艺表演不过占了它的便宜。过多地填塞流行用语、堆砌网络烂梗,反而会引起观众的厌恶。更何况,流行热点往往兴起很迅速,消退也很快,它的关联之物自然也只能随之浮沉,难以长久。其实,曲艺自古就有关注流行热点的传统,许多曲种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大量吸收时兴曲调和先进技艺。但是这种吸收始终坚持以自身为根基、为己所用的借鉴之道,既坚持曲艺自身的艺术本位,又不简单将之作为装点和噱头,而是借助流行热点不断丰富曲艺艺术。这一重要经验,对当代曲艺合理利用流行热点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所谓时代风潮,指的是特定历史阶段中的社会趋势与大众心理动向,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新兴的社会现象以及公众普遍的心理状态。这些时代的潮流,既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塑造当下生活面貌的重要因素。曲艺作为文艺领域的“轻骑兵”,本应是反映时代风潮的“报春鸟”。从清末民初时期对腐败官员的尖锐批判,到抗战期间对英雄人物的颂扬;从新中国成立后对国家建设的热切期待,到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变化的敏锐捕捉,曲艺始终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表达出人们对时代变迁的真实感受。当曲艺作品无法真实地呈现生活体验、讲述当代故事时,观众自然会觉得曲艺“落伍了”。这一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选题本身,而在于内容的深度与真实性。近年来,许多新创作的曲艺作品虽然涉及人工智能、直播带货、社交软件、婚恋难题等时代话题,但由于创作者对相关领域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真实的体验,导致作品显得空洞浮夸,难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更无法满足艺术上的期待。近年来,脱口秀、素描喜剧等新兴幽默艺术之所以广受欢迎,正是由于它们能够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时代思考,作品中充满了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而这正是许多曲艺作品所缺乏的。相声艺术家马季在批评相声语言陈旧的问题时曾指出:“语言随着时代不断演进,北京的方言最终会向普通话靠拢。相声的语言也是如此,必须不断学习和运用新词汇,紧跟时代的步伐。通常来说,语言的陈旧、呆板、油滑,都是因为跟不上形势、没有深入生活,却又想博取关注造成的。”紧跟时代、深入生活,正是曲艺融入时代风潮的核心所在。

   去年,电子游戏《黑神话:悟空》以一曲《黄风起兮》令陕北说书进一步“火”起来,不少曲艺工作者、爱好者都曾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在笔者看来,这与《黑神话:悟空》优秀的设计制作、独特的艺术品位和巨大的文化效益息息相关,本质是曲艺在数字时代遇到的一次“贵人扶持”。在这一事例中,曲艺仍然是流行热点的追随者,而不是时代风潮的引领者。挖掘传统曲艺的当代功能固然重要,但曲艺的未来发展不应止步于作为其他艺术形式的点缀。唯有真正理解潮流的本质,深入把握曲艺与潮流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实现曲艺与时代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唯有积极关注并合理运用流行热点,持续扩大曲艺的社会影响力和受众基础,紧跟时代脉搏,深入体悟现实生活,不断创作出反映当代生活、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才能打造出真正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从而探索出曲艺在新时代的“破圈”路径。 **看法观点:** 传统曲艺在当代社会中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它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镜像。面对快速变化的文化环境,曲艺不能固守旧有模式,而应主动适应、积极融入,通过内容创新与传播方式的革新,增强与年轻群体的连接。只有在坚守传统内核的同时,敢于拥抱新潮,才能让这一古老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真正实现“破圈”与“出圈”。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输入评论内容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

特别推荐
《归队》:一场关于生存的漫长旅程

2025-09-20 01:35

2025地坛书市重磅来袭:与文学偶像的奇妙邂逅

2025-09-20 01:33

若你记得,我便活着——电影《731》震撼公映

2025-09-20 00:37

数智赋能,守护千年城垣——西安城墙的科技新防线

2025-09-20 00:36

《我与地坛》背后的故事:2025地坛书市重启,书香里的时光回响

2025-09-20 00:35

铁笔写忠魂:京剧《颜真卿》演绎书坛巨擘的血性风骨

2025-09-19 23:34

全洋班演绎《肖申克的救赎》,中文版巡演引爆戏剧圈

2025-09-19 23:33

破局中国白:德化匠人重塑陶瓷传奇

2025-09-19 23:32

民族歌剧《红高粱》首演震撼登场,热血唱响不屈民族魂

2025-09-19 22:22

《青春导演乘风破浪:海岛影像掀起新潮》

2025-09-19 22:21

人民力量绘就时代画卷:美术展中的精神史诗与当代回响

2025-09-19 22:19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称中国电影新生代令人振奋

2025-09-14 11:20

《神曲》登陆上海,意大利音乐剧震撼启幕

2025-09-14 11:19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惊艳登陆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即巅峰,点燃全城期待

2025-09-14 10:17

《生万物》引爆口碑:一寸土地,亿万深情

2025-09-14 10:16

潮起云归音乐展下周上海启幕,叶小钢邀你共赴音符之旅

2025-09-14 09:09

光影盛宴来袭:国庆档电影大战,你选哪一部?

2025-09-14 09:08

2025地坛书市启幕:500万惠民券点燃京城阅读热

2025-09-14 09:07

《窗外是蓝星》:中国首部太空实拍电影震撼登场

2025-09-09 11:31

丝路文物有‘法’护航:中国公益诉讼守护文明根脉

2025-09-09 11:29

友情链接

与优质财经科技平台共同构建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