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8月05日 07:10消息,意大利音乐剧《神曲》首次来京,为首都多语种音乐剧市场注入新活力。
7月31日至8月3日,意大利经典音乐剧《神曲》作为中意建交55周年文化交流项目首次在北京上演,在世纪剧院引发了广泛关注。此前,以意大利语演唱的音乐剧在北京市场较为少见,此次《神曲》的演出为首都的音乐剧市场增添了新的品类。
意大利音乐剧《神曲》由意大利MIC公司制作,以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同名诗篇为蓝本,讲述但丁迷失于罪恶的森林,在象征理性的诗人维吉尔的带领下,穿越地狱、炼狱和天堂,探索人性与自由的主题。该剧通过摇滚、流行与歌剧的融合风格,展现出一种颠覆性的艺术表达,借助跨越时空的想象力,为这部古典文学巨著注入了当代的生命力。 这部作品不仅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音乐剧的界限,也让人重新思考经典文本在现代舞台上的可能性。它让观众在震撼的视听体验中,感受到但丁作品中关于信仰、道德与救赎的深刻内涵。这种对经典的再诠释,既是对原作的致敬,也是对当下文化语境的一种回应。
《神曲》通过三个风格截然不同的音乐篇章,构建出一个精神世界的宏大图景。“地狱篇”以摇滚乐为核心,电吉他的尖锐嘶鸣与工业打击乐的冷峻节奏,将灵魂的堕落与痛苦转化为震撼人心的音浪,生动再现了《神曲》中所描绘的九层地狱景象。“炼狱篇”则融合爵士乐与古典弦乐,以抒情的叙事方式呈现忏悔者迈向光明的救赎旅程,在钢琴的摇摆旋律与木管乐器的轻声低语中,展现出内心的转变与希望。“天堂篇”则转向恢宏的交响诗风格,女高音如天籁般的咏叹与管风琴的庄严和声交织,将整部作品的情绪推向巅峰。
近年来,北京音乐剧市场种类丰富,英语和法语音乐剧最为常见,而德语、俄语音乐剧也自2023年起陆续登陆北京,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剧体验。相比之下,公开上演的意大利语音乐剧较为少见,《神曲》的亮相,为北京多语种音乐剧的版图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神曲》联合出品方及全国巡演运营方之一、中演院线下属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于婷婷表示,当前国内音乐剧市场持续升温,中国观众对《猫》《妈妈咪呀!》《剧院魅影》以及《芝加哥》等来自伦敦西区和百老汇的经典音乐剧早已耳熟能详,他们对更多优质作品充满期待。于婷婷提到,《神曲》是近年来在意大利备受瞩目的音乐剧,凭借强烈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员充满激情的演绎,在意大利上演时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此次四海一家首次负责意大利语音乐剧来华巡演,旨在将这部优秀作品介绍给中国观众。 从市场角度来看,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观众的审美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引进国外经典或新兴作品,不仅丰富了本土文化市场,也为国内创作者提供了学习与借鉴的机会。《神曲》的引入,既是对国际优秀艺术形式的认可,也体现了国内演出机构在内容选择上的多元探索。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作品的引入,中国音乐剧市场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音乐剧市场不断壮大,影响力持续提升,引进剧目时,出品方的话语权也愈发增强。“意大利音乐剧更强调音乐的表现力,这也是《神曲》最突出的亮点。但我们也了解到,国内观众对舞台效果和声光电技术有着较高的期待,因此我们建议制作方进一步优化舞美设计。”于婷婷表示。《神曲》在舞美设计中大量运用了投影技术,此次来华演出的版本对裸眼3D等视觉效果进行了升级,使观众能够跟随但丁的脚步,在不断变化的场景中沉浸式体验《神曲》所描绘的奇幻旅程。
《神曲》的上演不仅吸引了常年观看音乐剧的粉丝,还吸引了不少对意大利语言文化感兴趣的北京观众。“演员的演唱非常吸引我,好几首重唱听得我起鸡皮疙瘩,他们的声音条件太好了。”观众张女士听过不少歌剧,也自学过一点意大利语,但她看意大利语音乐剧还是头一次,“《神曲》很有哲学性,虽然个别情节我不能一下理解背后的深意,但这就是来看它的意义,回去我得读原著‘补补课’。”
据悉,《神曲》在结束北京站的演出后,还将前往广州、厦门、深圳、上海等7个城市巡演。(北京日报记者韩轩)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