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7月27日 11:02消息,《聊斋:兰若寺》美则美矣,但仍有不足之处,剧情与画面需进一步打磨。
作为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聊斋:兰若寺》是我期待已久的“暑期档”潜力影片。影片以蒲松龄夜宿兰若寺为切入点,讲述五个经典的聊斋故事。在观影之前,我十分好奇这些彼此独立的故事将如何串联,不同导演的风格又将如何自然衔接,整部电影最终又将以怎样的方式收尾来保持整体的统一性。看完之后,我发现主创团队确实动了不少脑筋,画面质量也延续了追光动画一贯的高水准,但不可否认的是,影片在叙事层面存在明显不足,使得这部“拼盘式”电影未能真正实现“拼成一部完整影片”的效果。
画面高水准毛毡有新意
追光动画自首部作品《小门神》开始,便对画面制作设定了极高的标准。尽管早期作品在票房上未能达到预期,但为公司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直到《白蛇:缘起》的成功,追光动画正式开启了“传统故事现代改编”结合先进技术的发展路径,通过“新传说”“新神话”“新文化”三大系列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电影宇宙。
《聊斋:《兰若寺》在画面呈现上表现出色,尽管五个分集故事的画风各有差异,但无论是毛毡风格、童趣风格,还是古典工笔、中式怪诞,都带来了极佳的视觉体验。《崂山道士》首次尝试毛毡风格,毛茸茸的质感配合“Q弹”的动态效果,使整体风格讨喜且充满趣味。《莲花公主》通过光怪陆离的场景构建出一个充满童真的梦境世界,角色造型可爱,令人印象深刻。《聂小倩》将经典的人鬼情缘移植到民国背景中,旗袍与中山装的搭配让故事在乱世氛围中焕发出新的韵味。《画皮》则借鉴工笔画技法,在构图、光影和色调上更为讲究,清冷中透着诡谲气息,与故事基调高度契合。《鲁公女》则展现了冥界的幽静肃穆,彼岸花盛开,亡灵在天灯指引下走向奈何桥,黑白无常与孟婆形象巨大而威严,充分满足了观众对这一场景的想象。从视觉层面来看,《兰若寺》确实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 从整体来看,《兰若寺》在视觉表现上的多样性与创新性值得肯定。不同风格的尝试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达,也展现了创作者在视觉语言上的探索精神。这种多元化的呈现方式,既保留了原著的文化内核,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感。
结构有巧思受众却成谜
在故事结构上,《聊斋:兰若寺》进行了创新尝试,采用一个较为宏观的主题来串联多个内容各异的短片,其模式与《荒蛮故事》、“我和我的”系列电影,以及《大世界扭蛋机》《中国奇谭》等短片集相似,但又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
片中,《井下故事》是一部由五个独立故事串联而成的影片,讲述了蒲松龄被灵蟾上人和玄龟子两位精怪带入兰若寺古井底部,被迫担任他们“故事比赛”裁判的情节。灵蟾与玄龟通过井底的水幕展现各自的故事,此时影片中的“银幕”与现实中的“银幕”产生重叠,观众仿佛站在蒲松龄的视角,一同观看这些逐渐展开的故事。不同的是,蒲松龄为了保命,必须对每个故事做出“客观”的评价,既要巧妙地夸奖,又要含蓄地批评,扮演一个八面玲珑的“端水大师”,颇具行业自嘲的意味。然而观众则无需如此,这种“拼盘式”的结构难免引发对各篇章之间的比较。尽管影片尝试通过“比稿”的形式来平衡这种差异,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崂山道士》和《莲花公主》的故事过于简单,前者讽刺急功近利,后者赞颂童真勇气,二者都有明显的“子供向”(面向儿童的作品)特征,非亲子观众看到这样的开场,难免会因故事的低幼而失望。等到《聂小倩》《画皮》《鲁公女》,无论是其表达的乱世人鬼情、至亲至疏夫妻情、轮回转世的爱情,还是画面中的魑魅魍魉,又都不适合低龄群体观看。影片所宣传的“全年龄段适配”,实际是“两头不讨好”。
此外,《聊斋:兰若寺》的片长达152分钟,和《长安三万里》的168分钟一样,都是成年人都难以忍受的长度,但前者又不具备后者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所以观影专注度大幅下降,导致儿童观众坐不住,成人观众腰会痛。
故事有参差时代未加持
说到底,还是故事本身出了问题。虽然让灵蟾和玄龟来讲故事带有“井底之蛙”的隐喻,蒲松龄的判词也在一定程度上替观众表达不满,但从最终效果来看,这种自嘲与讽刺并未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 在我看来,这种叙事方式虽然试图通过角色的局限性来反映更深层的社会现实,但可能因为表达方式过于含蓄或晦涩,导致观众难以真正理解其中的批判意味。在当下信息快速传播、受众注意力有限的环境下,过于依赖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或许会让部分观众感到疏离,进而削弱了作品原本想要传达的批评力度。
《崂山道士》和《莲花公主》的故事讲完,片中的蒲松龄点评说:“两个故事主题不同,要评判确实困难”,因此他以“情”为题,三人又各说了一个故事。不同主题对影片整体造成的割裂暂且按下不表,只看《聂小倩》《画皮》《鲁公女》这三个故事,也没能带来想象中百花齐放的观感。
《聂小倩》对原著的改编程度最大,开头先是致敬了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随后进入民国时期。宁采臣因战乱无法前往北平,与女鬼聂小倩上演了一出乱世奇情。乍看之下很新鲜,但细想起来,民国这一时代背景只赋予了故事视觉上的创新,遇到聂小倩之后的宁采臣抛下了民族大义,选择与爱人回乡,过起属于宁医生的安稳日子。二人要面对的反派仍然只有恶鬼夜叉,原著中的众角色似乎只是玩了一场“换装游戏”。
相比之下,《画皮》是整部影片的精彩高潮,妻子与女鬼表面上身份悬殊,实际上所处的境遇却极为相似,她们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对于男人和感情早已感到疲惫冷漠,却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影片结尾那句“恶心”,既是妻子对婚姻的深刻反思,也是多年付出却毫无回报后的彻底醒悟。
《鲁公女》是片中蒲松龄的炫技之作,也是全片最完整的故事。跨越轮回的爱情本就是个催泪弹,短片在细节设计、情感铺垫等方面做得也都不错,张于旦带着转世后的鲁小姐逃离黄泉的场面足够震撼,但对于“强娶”的过分强调总是让人觉得别扭。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三》中,徐长卿和紫萱三生三世的双向奔赴源自内心深处被唤醒的情感,徐长卿三世轮回皆有自己的生活。但鲁小姐转世后,一心等待前世情人,其他生活层面毫无展开,就像一个只为爱情而生的工具人。而“强娶”二字又削弱了爱情本身的宿命感,无法让人全然感动。
其实,追光动画自《小门神》起,就有技术水平大于故事水平的问题,《聊斋:兰若寺》可以说是以一个并不讨巧的方式放大了自身短板。在画面制作能力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高于市场需求时,耐心打磨故事或许才是破局之道。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