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专栏

财经数码科技

我们站在科技与金融的交汇点,解码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资讯

"财经数码科技"是元界财讯的核心栏目,聚焦于热点财经、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科技资讯等前沿技术在金融财经领域的革命性应用。我们追踪金融科技创新浪潮,分析财经数码动态,解读政策走向,提供深度行业洞察与前瞻性热点资讯。

#证券热点 #科技快讯 #文旅体育 #文化产业 #娱乐快讯 #国际资讯 #国内市场

暑期档新变局:短剧长出大剧质感,不止爽更求燃

副标题:短剧逆袭大银幕质感,暑期档燃爽升级引爆观剧新革命

暑期档短剧崛起,质感媲美长剧,剧情更燃更爽,重塑观剧体验。

   随着暑期档的到来,网络微短剧市场再度迎来创作高峰。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主管部门持续引导下,微短剧行业正逐步摆脱“短平快”的粗放模式,转向精品化、专业化、主题化发展。制作标准不断向传统长剧靠拢,题材选择更加注重现实观照与文化传承,情感共鸣与家国情怀成为创作新坐标,微短剧正在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高度与社会价值。

   精品短剧频出,质感“不像短剧”——这已不再是观众的偶然感叹,而是当下微短剧发展的普遍趋势。近日,由万茜、秦俊杰主演的《朱雀堂》正式上线,拉开2025年暑期短剧档期的序幕。该剧由电影《长津湖》摄影指导谢忠道亲自操刀,采用超高清电影级拍摄技术,服化道精良考究,演员阵容均为长剧主流实力派。总投资高达4000万元,在爱奇艺与腾讯视频双平台播出后迅速登顶短剧热度榜。观众评价中频频出现“电影质感”“叙事完整”“节奏沉稳”等词汇,打破了人们对微短剧“碎片化”“低质化”的刻板印象。这种“长剧短做”的尝试,标志着微短剧从流量工具向内容产品的实质性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朱雀堂》的成功并非孤例。2025年,微短剧行业整体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批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水准的作品相继涌现。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与红果短剧联合出品的《贝家花园的秘密》近日在横店影视城开机,该剧取材于抗战时期北平一段真实历史,围绕药品运输、情报传递等惊险情节展开,巧妙融合北平城防布局、珍珠港事件等重大历史背景,兼具谍战剧的紧张张力与历史正剧的厚重质感。剧组不仅在民国景区集中拍摄,还将赴北京市海淀区贝家花园实地取景,力求还原历史现场。该剧预计于8月下旬登陆主流网络平台,有望成为今年暑期档最具历史厚度的微短剧之一。

   爱国主义题材正成为微短剧创作的重要方向。在政策引导和平台推动下,越来越多短剧开始聚焦民族记忆与国家叙事。短剧《怒刺》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与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联合指导,以卢沟桥事变后的天津为背景,讲述一名普通厨师叶清轩如何借身份掩护,与锄奸团合作揭露日伪势力扰乱金融、掠夺物资阴谋的故事。该剧从小人物视角切入宏大历史,展现民族危亡之际中华儿女的家国大义,目前已入选2025“北京大视听”网络视听精品项目。此类作品的出现,说明微短剧正在承担起主流价值传播的新使命。

   科幻题材也迎来突破性进展。由曾入围雨果奖的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担任监制的《我在月球当包工头》,以近未来中国月球背面基地建设为背景,讲述一群基层建设者在极端环境下拼搏奋斗的动人故事。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月球基建工程”的科幻现实主义题材微短剧,该项目获得中国国家航天局的大力支持,并成功入围2025年央视网“中国正能量短剧”共创计划。这部作品不仅拓展了微短剧的想象边界,更将科技强国、航天精神融入叙事肌理,展现出中国式科幻的独特气质。

   文化传承类短剧同样表现亮眼。《舞动敦煌》由红果短剧、央视频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打造,以敦煌壁画为创作原型,深度融合敦煌文化与东方舞蹈美学,通过现代影像技术让静态壁画“活起来”,再现古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盛景。该剧不仅是艺术形式的创新,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相比过去部分微短剧存在的演技浮夸、逻辑混乱、内容空洞等问题,如今这些具备长剧品相的精品短剧,无论在主题立意、剧本打磨还是制作水准上,均已实现质的飞跃。

   内容升级的背后,是监管体系日趋成熟与行业自律不断增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近期再次发布管理提示,明确反对“反智”“雷人”“离谱”的人设与剧情,强调内容创作必须守住价值底线。这是继针对中老年题材、“霸总”套路、AI篡改内容及片名乱象连续整治后的又一次精准施策。两年来,微短剧监管已从早期的粗放式管理,逐步建立起分类分层、动态调整的精细化治理体系。这一制度性进步,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与此同时,创作生态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高反转+爽感叠加”的叙事模式正逐渐退潮,取而代之的是更具人文温度与现实关照的表达方式。演员阵容的“水位”显著提升,专业演员大规模进入短剧领域。在不久前举行的CMG首届中国微短剧盛典上,《狮城山海》《家里家外》《今人不见古时玥》《东坡先生赶考记》荣获“年度微短剧”;巍子、侯京健获评“年度男演员”;李若彤、徐艺真、孙艺燃获封“年度女演员”。这些奖项的含金量,反映出行业对艺术品质的重新重视。更令人欣喜的是,杨蓉、郑凯、何政军、涂松岩等资深演员,以及歌手老狼等跨界艺人纷纷加盟短剧项目,彰显出微短剧对优质演艺资源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展望未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即将推出《奇迹》《墨韵新生》《舞动敦煌》《灼灼不倾城》《我在月球当包工头》《唐诗三万首》等一系列重磅微短剧;由中国精品微短剧产业暨全屏矩阵联盟打造的《唐诡奇谭》《搏忆》《山河回响》《马背摇篮》《反诈·猎蜂者》也已进入筹备尾声。这些作品覆盖历史、文化、科技、教育、反诈等多个维度,展现出微短剧题材边界的不断延展。

   在我看来,微短剧的真正未来,不在于“比谁更离谱”,而在于“比谁更有诚意”。曾经的野蛮生长带来了流量狂欢,但也透支了观众信任。如今的转型,是一次必要的自我救赎。当短剧开始认真讲一个有温度的故事,尊重历史、敬畏艺术、回应现实,它才真正具备了成为时代文艺载体的可能性。唯有在商业价值与文化责任之间找到平衡,让创作回归对生活的诚实表达,微短剧才能从“快餐”变为“佳肴”,从“爆点”走向“经典”。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输入评论内容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

特别推荐
《归队》:一场关于生存的漫长旅程

2025-09-20 01:35

2025地坛书市重磅来袭:与文学偶像的奇妙邂逅

2025-09-20 01:33

若你记得,我便活着——电影《731》震撼公映

2025-09-20 00:37

数智赋能,守护千年城垣——西安城墙的科技新防线

2025-09-20 00:36

《我与地坛》背后的故事:2025地坛书市重启,书香里的时光回响

2025-09-20 00:35

铁笔写忠魂:京剧《颜真卿》演绎书坛巨擘的血性风骨

2025-09-19 23:34

全洋班演绎《肖申克的救赎》,中文版巡演引爆戏剧圈

2025-09-19 23:33

破局中国白:德化匠人重塑陶瓷传奇

2025-09-19 23:32

民族歌剧《红高粱》首演震撼登场,热血唱响不屈民族魂

2025-09-19 22:22

《青春导演乘风破浪:海岛影像掀起新潮》

2025-09-19 22:21

人民力量绘就时代画卷:美术展中的精神史诗与当代回响

2025-09-19 22:19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称中国电影新生代令人振奋

2025-09-14 11:20

《神曲》登陆上海,意大利音乐剧震撼启幕

2025-09-14 11:19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惊艳登陆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即巅峰,点燃全城期待

2025-09-14 10:17

《生万物》引爆口碑:一寸土地,亿万深情

2025-09-14 10:16

潮起云归音乐展下周上海启幕,叶小钢邀你共赴音符之旅

2025-09-14 09:09

光影盛宴来袭:国庆档电影大战,你选哪一部?

2025-09-14 09:08

2025地坛书市启幕:500万惠民券点燃京城阅读热

2025-09-14 09:07

《窗外是蓝星》:中国首部太空实拍电影震撼登场

2025-09-09 11:31

丝路文物有‘法’护航:中国公益诉讼守护文明根脉

2025-09-09 11:29

友情链接

与优质财经科技平台共同构建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