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专栏

财经数码科技

我们站在科技与金融的交汇点,解码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资讯

"财经数码科技"是元界财讯的核心栏目,聚焦于热点财经、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科技资讯等前沿技术在金融财经领域的革命性应用。我们追踪金融科技创新浪潮,分析财经数码动态,解读政策走向,提供深度行业洞察与前瞻性热点资讯。

#证券热点 #科技快讯 #文旅体育 #文化产业 #娱乐快讯 #国际资讯 #国内市场

《聊斋新语:讲述者与被讲述者的时空对话》

《聊斋新语:跨越时空的双面叙事》

元界财讯2025年07月24日 08:07消息,《聊斋·兰若寺》讲述人与故事的交织,揭开神秘背后的真相与情感。

   熟悉《聊斋志异》的观众对《聊斋·兰若寺》感到格外亲切。虽然在叙事风格上有所差异,但五个故事整体上保留了原著的结构与情节。

《聊斋新语:讲述者与被讲述者的时空对话》

   作为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聊斋·兰若寺》与《长安三万里》一样,怀揣着类似的创作野心。《长安三万里》讲述了最擅长写诗的李白,将他的诗酒人生演绎得扣人心弦。而《聊斋·兰若寺》则聚焦于最擅长讲故事的蒲松龄,显然无法走那种纵横四海、自由奔放的叙事路线。一方面,蒲松龄一生平淡无奇,缺乏太多耀眼的亮点;另一方面,《聊斋志异》中数百个关于鬼怪狐仙的故事也难以形成连贯的主线。因此,影片另辟蹊径,将兰若寺从《聂小倩》中独立出来,打造成为一个固定的故事竞技场。

   讲故事一直是从电影诞生至今的重要话题,本片上映后引发的讨论也大多集中在故事的优缺点上。因此,从叙事的角度来观察兰若寺,或许是最恰当的文本解读方式。

   谁在讲故事:

   蒲松龄与“追光”

   《聊斋·兰若寺》中设置了一口深井,井中栖息着蒲松龄与一些古怪的精灵——蛤蟆和乌龟,它们坐在井底观察“世间”,谈天说地。这口井与薄伽丘《十日谈》中的山间别墅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十日谈》中的青年男女一口气讲述了100个故事,而兰若寺的“三人谈”仅讲述五个篇章。

   故事会的结构为本片带来了独特的嵌套式叙事——外层情节包裹并串联起内层故事。讲述者走上台前,能够进行探讨、评价、打断或发表意见,这使得本片区别于一般的主题呼应型集锦影片,更增添了几分元电影的特质。元电影不仅关注故事本身,也重视讲述者及其讲述的方式和态度。

   那么谁是讲故事的人?

   让蒲松龄来评价蛤蟆和乌龟谁的故事讲得更好,这种课堂讲评的方式显然是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五个故事有名有姓地取自《聊斋志异》,蒲松龄在此成为整体叙述者的形象外化。这一次,叙述者呈现出青春洋溢、机智聪慧的一面,不再是因科举失意与生活困顿而寄托情感的孤愤之言,而是与蛤蟆、乌龟兄弟共同展开的一场游戏式畅想。换言之,影片通过塑造蒲松龄的形象,将他的故事从原有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境遇中抽离出来,回归到纯粹的故事讲述本身。 在我看来,这样的改编不仅让经典文学焕发新生,也更贴近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理解方式。它打破了传统对蒲松龄的刻板印象,赋予其更生动、更具互动性的形象,有助于拉近古典文学与当代生活的距离。同时,这种叙事手法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让经典不再只是“高冷”的文本,而是可以被轻松理解和欣赏的艺术形式。

   看,蒲松龄为我们描绘了众多奇幻瑰丽的想象世界,而如今,轮到当下的叙述者站出来,重新唤起“风景旧曾谙”的那份熟悉与回忆。 在当下这个信息纷繁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这样的叙述者,用细腻的笔触去挖掘那些被遗忘的记忆,让历史与现实产生共鸣。蒲松龄的作品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更是一种对人性、社会的深刻洞察。今天的叙述者,应在继承这种精神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去讲述属于这个时代的“聊斋”故事,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聊斋·兰若寺》的五个创作团队分别负责不同单元故事的讲述,因此呈现出风格各异的叙事方式,这也让整个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元。 在我看来,这种多团队协作的方式不仅展现了不同的艺术视角,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每个团队在保持整体主题一致性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创意与风格,使得整部作品既有统一性,又不乏个性表达,值得肯定。

   《崂山道士》中“竹篮打水”的情节,是典型的寓言式表达;《莲花公主》中描绘的蜂舞裙摆、梦游仙境,充满了纯真的公主童话色彩;《聂小倩》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民国时期,展现出乱世中爱情的悲欢离合;《画皮》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令人拍案叫绝的同时也传达出“醒世恒言”的深刻寓意;《鲁公女》则讲述了生死相随的爱情传奇,充满浪漫与奇幻色彩。

   坊间对本片的讨论,多集中于五个故事之间的“杂烩混搭”方式,不少人认为这种方式可能影响了影片的整体性。尽管影片在结构上尝试通过多个独立叙事展现更丰富的层次,但这种拼接式的手法也让部分观众感到内容之间缺乏连贯性和统一的主题支撑。从观影体验来看,这种多元化的尝试虽有创新意义,但在节奏把控与情感共鸣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挑战。

   本片显然在众口难调的市场环境中,确立了分众传播的理念——不同的故事叙述者对应着不同的目标观众。喜欢单纯可爱的精灵形象,喜欢楚楚动人的美丽女子,喜欢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喜欢痴情女子与负心汉之间的悲剧冲突,喜欢生死离别的宏大叙事,喜欢阴森恐怖的悬疑氛围……各种不同兴趣的观众,基本上都能在热闹纷呈的故事安排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然而,这种多元化的叙事方式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观众在两个半小时的观影过程中,很难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但那又如何?追光动画一口气推出五组叙事实验,尝试将聊斋故事改编为“追光”风格的不同可能。你可以说这是勇气可嘉,也可以说是实力使然。一方面,观众通过这部作品可以看到聊斋故事“排队上市”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在以票房为衡量标准的院线市场之外,这部作品实际上也为自身开辟了一条在网络流媒体平台上进行切片传播的路径——一花一世界,每个单元故事或许都能展现出独立的主体性。 在我看来,这种多元化的叙事尝试不仅体现了制作方对传统IP的重新解构与创新表达,也反映出当下影视行业在内容分发渠道上的进一步拓展。面对日益细分的受众需求,这样的策略或许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也为创作者提供更多元的表达空间。

   故事里的人:

   “复刻”与“新妆”

   熟悉《聊斋志异》的观众对兰若寺的故事会倍感亲切。尽管叙事风格不尽一致,但五个故事都总体上维持了原先的结构与情节。

   比如人们会讨论鲁公女的莽撞自杀是否合理?其实原小说的情节设定就是如此;宁采臣穿上中山装、聂小倩套上旗袍,穿越得是有点过分,但“人鬼情未了”恰恰是蒲松龄定下的缘分;窦旭的蜜蜂王国奇幻之旅,虽和迪士尼故事异曲同工,但原小说的成人版“托梦”情节架构并没有改变。至于王七崂山学艺的失败之旅,则和1981年上海美影厂的木偶动画片一样,仿佛看图说话,更是完整复刻了一遍老故事。

   即便是五个故事中的人物角色与人物关系,影片依然遵循原著小说的设定,保持了原有的样貌。从这一点来看,这似乎并不完全符合追光动画一贯擅长的随性创作方式。如果所有故事都被前世今生、别传后记重新包装,恐怕《聊斋志异》的原著精神也难以维持。因此,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层面,这部作品或许能够激发部分观众对原著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在我看来,这种对原著的尊重与还原,体现了创作者在文化传承上的责任感。在当下影视改编普遍追求创新与颠覆的背景下,这样的做法显得尤为可贵。它不仅让经典作品以新的形式焕发活力,也为观众提供了接触原作的契机,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深入传播与理解。

   那么,除了绚烂的动画表达,本片故事的“新”在哪里呢?

   仔细观察故事中的人物,观众们或许可以发现,除了作为“开胃菜”出现的《崂山道士》,在其余四场戏的性别角色塑造上,女性角色比男性角色显然更加着力,也更有动人的感染力。 从整体来看,这种性别角色的差异性处理不仅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力,也让女性形象更具深度和共鸣。相较于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在情节推进和情感表达上承担了更多责任,展现出更丰富的心理层次和情感张力。这种设计或许反映了创作者对女性力量的关注与肯定,也为观众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审美体验。

   无论王生、窦旭、宁采臣还是张于旦,在原著小说中都是作为主导人物而出现的,女性角色往往附着于他们的生命境遇和生活场景而展开活动。在本片中,男性角色更多地成为串联情节的工具性角色,女性角色相对而言则饱满得多。童趣盎然的莲花公主,实则胸有成竹,策划了整个借助男孩拯救蜜蜂王国的行动——所谓两小无猜的爱情只是副产品。《画皮》中的王夫人,并非一直逆来顺受、唯唯诺诺,而是在认清王生的真面目后对其扔下一句“恶心”。聂小倩的身上少了几分幽怨之气,多了几分果敢的行动力,战胜了姥姥,也拯救了自己和爱情。鲁公女的故事是全片的高潮,她有泼辣,也有温柔;有小聪明,也有大执念——她本身也成了兰若寺里最耀眼的光焰。

   追根溯源,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世界中,女性形象早已丰富多彩。而在动画这一更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中,这些角色的个性被进一步强化和突出;同时,借助声光色影的渲染,她们的动画形象也变得更加生动迷人。 我认为,这种改编不仅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作,更是对传统文学在现代媒介中生命力的延续。通过动画的表现手法,可以让更多年轻观众接触到《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与人物,从而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当然,在创新的同时,也应尊重原著的精神内核,避免过度娱乐化或偏离原作的主旨。

   本片多为人所称道的是不同故事风格各异的画风。《崂山道士》简约细腻的羊毛毡画风,颇有定格动画的怀旧味道;《聂小倩》写实精准的民国奇幻画风,夹杂着现代与传统交织的风情;《莲花公主》勾勒神韵的二次元卡通画风,可以唤起女孩们的童年记忆;《画皮》“清明上河图”式的国画风,处处显着优雅闲适的市井气息;《鲁公女》极尽铺排渲染的“最炫民族风”,将“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瑰丽景观再现于银幕。在动画表达的层面上,本片当然是好看的。人行画中,画赋人韵,好看的景自然配得上仪态万千的女子。

   回到追光动画。你可以说本片是对《聊斋志异》经典改编的探索实验;也可以说这是一场大型的彰显技术可能的动画展演。但稍遗憾的是,追光动画试图变“众口难调”为“各取所需”的创作努力,大约并不太契合电影院观众的心理需求。人们走进影院,更需要沉浸式的集体共情,需要一场将他们抽离出现实的酣畅之梦。不同故事彼此间的互涉干扰,会不断地打破观众的情绪节奏,会让他们难以判断、无所适从。假若小故事可以变成大电影,比如《莲花公主》被扩展成送给孩子们的六一档礼物,《鲁公女》被扩展成送给情侣们的七夕档晚宴,或许追光动画的努力会被更多的观众认知。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输入评论内容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

特别推荐
《归队》:一场关于生存的漫长旅程

2025-09-20 01:35

2025地坛书市重磅来袭:与文学偶像的奇妙邂逅

2025-09-20 01:33

若你记得,我便活着——电影《731》震撼公映

2025-09-20 00:37

数智赋能,守护千年城垣——西安城墙的科技新防线

2025-09-20 00:36

《我与地坛》背后的故事:2025地坛书市重启,书香里的时光回响

2025-09-20 00:35

铁笔写忠魂:京剧《颜真卿》演绎书坛巨擘的血性风骨

2025-09-19 23:34

全洋班演绎《肖申克的救赎》,中文版巡演引爆戏剧圈

2025-09-19 23:33

破局中国白:德化匠人重塑陶瓷传奇

2025-09-19 23:32

民族歌剧《红高粱》首演震撼登场,热血唱响不屈民族魂

2025-09-19 22:22

《青春导演乘风破浪:海岛影像掀起新潮》

2025-09-19 22:21

人民力量绘就时代画卷:美术展中的精神史诗与当代回响

2025-09-19 22:19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称中国电影新生代令人振奋

2025-09-14 11:20

《神曲》登陆上海,意大利音乐剧震撼启幕

2025-09-14 11:19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惊艳登陆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即巅峰,点燃全城期待

2025-09-14 10:17

《生万物》引爆口碑:一寸土地,亿万深情

2025-09-14 10:16

潮起云归音乐展下周上海启幕,叶小钢邀你共赴音符之旅

2025-09-14 09:09

光影盛宴来袭:国庆档电影大战,你选哪一部?

2025-09-14 09:08

2025地坛书市启幕:500万惠民券点燃京城阅读热

2025-09-14 09:07

《窗外是蓝星》:中国首部太空实拍电影震撼登场

2025-09-09 11:31

丝路文物有‘法’护航:中国公益诉讼守护文明根脉

2025-09-09 11:29

友情链接

与优质财经科技平台共同构建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