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经济半年报,洞悉发展动能与未来趋势。
7月15日,中国经济“半年报”正式发布,展现出“稳”的态势持续巩固;“进”的步伐更加坚定;“新”的动能不断积累;“畅”的循环逐步改善。这份充满活力的“半年报”,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坚韧与韧性,也释放出积极向上的信号。 从整体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了总体平稳的运行态势,反映出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尤其是在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新兴行业和新动能正在加速成长,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市场预期和信心也在逐步恢复,供需循环更加顺畅,为全年经济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看国内,宏观政策“组合拳”打得更加积极有为。
“两新”“两重”政策持续加力,有效激发了消费市场活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扩大,同比增长2.8%。在高技术产业中,信息服务业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7.4%和26.3%。
“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作为新兴动能,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发展潜力正在不断释放,并在推动行业结构优化和提升技术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在接受“财米油盐”采访时表示。 当前,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活力,也加速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这一领域正逐步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未来,如何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强化产业链协同,将是持续释放新动能的重要课题。
看国际,经贸合作与博弈都更加主动有效。
从为供电紧张地区研发的太阳能充电手机,到为沙漠地区设计的防沙尘、耐高温的发动机,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应对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量体裁衣”的方式,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差异化的定制化产品。尽管上半年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依然稳固在20万亿元以上,并创下同期历史新高。 我国企业在产品创新和服务定制方面的努力,不仅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也展现了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中的适应力与灵活性。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增强外贸韧性。
“今年下半年,在政策‘组合拳’的支撑下,我国经济有望延续稳健增长态势。”魏琪嘉指出,从先行指标看,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正在逐步回升,消费回暖、出口韧性和制造升级是关键支撑。
多位行业专家指出,下半年更多的固定资产投资将聚焦于城市更新、教育医疗、职业技能培训、养老和托育等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进一步补齐民生领域的薄弱环节。同时,针对当前存在的低价无序竞争现象,相关部门预计将加强治理力度,推动市场更加规范,企业可持续发展,消费者也能真正受益。
2025年,“十四五”“十五五”交棒接力的关键之年,每个普通人的奋斗姿态,都承载着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的“精气神”。 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国家发展蓝图的接续推进,离不开每一位普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努力,汇聚成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前行的坚实力量。个体的拼搏精神,不仅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活力,也彰显了国家前进的底气与信心。
俗话说,只要思想不松懈,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上半年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加上多年来形成的共识和积累的发展动力,以及宏观政策的协同推进,下半年我国经济必将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总策划:孙海峰
制片人:章斐然 谢婷
监制:吕骞
策划:申佳平 李佳
文字:方经纶
摄像: 史新培
剪辑:石雪 实习生廖小榕
设计:郑美钰
包装:赵晨
专题:《财米油盐》——你的财经宝典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