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7月23日 07:05消息,48条河流水位超警,多地面临洪水威胁,水利部紧急启动应急响应,持续升级防汛措施应对险情。
北京7月22日电 据水利部最新消息,7月21日8时至22日8时,我国多地出现强降雨过程,福建沿海、广东沿海及中北部地区、广西南部、海南西部、四川东南部、湖南北部、湖北西部以及山东北部和西部等地普遍出现大到暴雨。其中,福建漳州、莆田,广东潮州,广西防城港,湖南常德等局部地区遭遇大暴雨侵袭。受此影响,吉林、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四川、重庆、云南、新疆、山东等多地共48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防汛形势趋于紧张。
此次强降雨引发的洪水过程覆盖范围广、局地强度大。监测数据显示,在过去24小时内,吉林浑江干流及其支流大罗圈河、苇沙河、果松川河,辽宁鸭绿江支流爱河,山东黄河下游支流北大沙河,福建闽江下游支流大樟溪及东南沿海九溪,广东粤西沿海的英利河、龙门河,广西桂南沿海的南流江、大风江,云南长江二级支流白水江及怒江支流永康河、南桥河,四川长江上游支流横江、永宁河,以及重庆沅江支流溶溪河等共计47条河流相继出现超警洪水,最大超警幅度达2.62米。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吉林大罗圈河、福建九溪、云南白水江、四川永宁河等6条中小河流水位已超保证水位,超保幅度在0.07至0.45米之间。其中,大罗圈河更是录得自1972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的历史最大洪水,凸显极端天气对中小河流带来的严峻挑战。
此外,受持续高温影响,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融雪加速,阿拉尔河段已出现超警戒流量的洪水。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的叠加效应——降雨与融雪同时发力,也暴露出我国在应对复合型洪灾方面仍需加强预警联动与应急调度能力。尤其在西部高寒地区,融雪型洪水往往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一旦与气象降雨叠加,极易引发突发性灾害,值得高度警惕。
面对复杂严峻的汛情,水利部于7月22日上午组织滚动会商,深入分析全国雨水情发展趋势,重点部署暴雨洪水防御工作。为提升应急响应的精准性,水利部已向内蒙古、辽宁、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出“一省一单”靶向预警,明确要求各地强化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严格落实水库安全度汛责任,坚决避免因预警滞后或应对不力造成人员伤亡。
目前,水利部维持对广东、广西、海南三省(自治区)的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同时,已派出4个工作组赶赴广东、广西、海南及吉林防汛一线,实地督导暴雨洪水应对工作。这些举措体现了“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的现代防灾理念,也反映出当前我国在防汛指挥调度上的系统化与专业化水平正在不断提升。然而,面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基层防洪体系仍需进一步夯实,尤其是在山洪易发区和中小河流治理方面,必须加快补齐监测预警“最后一公里”的短板。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