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9月14日 10:15消息,麦积山石窟首设序厅,以科技赋能文化,开启千年佛国沉浸式穿越之旅,感受历史与艺术的交融。
9月11日,“东方微笑跨越千年——麦积山石窟保护历程展”在甘肃省天水市正式拉开帷幕。作为一项常设展览,它将被定位为游客参观麦积山石窟前的“序厅”,旨在通过系统展示石窟的历史与保护成果,提升公众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与敬畏。
当天细雨绵绵,麦积山在烟雨笼罩下更显神秘幽远,仿佛穿越千年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展览以麦积山石窟本身为最大背景,巧妙融合自然与人文景观,分为“东方微笑”“跨越千年”“潜心护宝”“共同守护”四个单元。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先进的三维影像技术以及沉浸式互动体验,展览生动讲述了麦积山石窟自十六国后秦以来持续营建的千年历程,以及近80余年来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故事。
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程亮在开幕式上表示:“这一展览是对麦积山石窟保护成果的一次系统性总结与深情回顾。”他认为,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将保护历程以展览形式呈现,不仅增强了学术价值,也提升了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麦积山石窟的近代文物保护工作始于1941年。8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文保人扎根深山、默默奉献,从最初的建档立卡、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到实施多次加固工程,有效化解了洞窟坍塌和结构失稳的风险;再到近年来全面改善保存环境,推动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型,走出了一条科学化、可持续的文物保护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麦积山石窟现存洞窟221个,其中169个洞窟内留存有雕塑或壁画,极具艺术与历史价值。据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保护研究室副主任胡军舰介绍,截至目前,已有80多个洞窟完成保护修复,占总数近一半,另有30余个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修复工作。这一数据背后,是无数文保工作者用时间与专业筑起的文化防线。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直至明清等多个朝代不断开凿与重修,堪称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缩影。1961年,它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其全球文化价值获得广泛认可。
此次展览的意义,远不止于陈列与展示。它是一次对文明守护者的致敬,也是一堂面向公众的“文物保护公开课”。在这个信息快速更迭的时代,如何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同时又能“留得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麦积山的做法提供了一个范本——用科技讲述历史,用情感连接观众,用制度保障传承。唯有如此,那抹穿越千年的“东方微笑”,才能继续在时光中静静绽放。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