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9月09日 10:43消息,文旅融合助力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从点燃全岛热情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到吸引全球关注的国际化演艺活动;从古朴辉煌的黎苗民族文化,到别具一格的海上疍家风情,海南正通过多元融合的文旅举措,让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消费“热”起来,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注入强大动力。
文化节庆点燃文旅消费热情
作为2025年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非遗巡游于8月底在海口连续三天举行,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通过这场活动,人们得以近距离感受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四川游客任希雯首次到访海南,在游览海口骑楼老街时恰逢非遗巡游,她表示:“表演非常精彩,让人眼前一亮!” 非遗巡游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成为连接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桥梁。它让外地游客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海南的历史与传统,增强了旅游体验的深度与温度。这样的活动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氛围,也为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
8月2日至31日,从海口主会场延伸至各市县,从壮观的无人机灯光表演到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巡游,为期一个月的欢乐节打造了一场覆盖全岛的文旅盛宴,近百项“一县一品”特色活动相继展开。
欢乐节的热闹氛围有效带动了海南文旅消费的持续升温。据相关统计,欢乐节期间,海口九大商圈总人流量达到1300万人次;同时,海口免税购物也迎来新的消费高峰,消费额环比增长21.72%,总人流量接近22万人次。 从数据来看,欢乐节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的重要引擎。人流与消费的双增长,反映出海南旅游吸引力的不断提升,也体现了消费者对高品质文旅体验的持续热情。在政策支持与活动策划的双重驱动下,海南正逐步形成以节庆促消费、以消费带发展的良性循环。
节庆活动正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新引擎。第三届中国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将于今年11月举行,为海南增添书香与诗意。以节为媒,海南不断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把节庆欢乐与文化底蕴融入市民游客的体验。
文化演艺打造国际旅游消费新名片
从张学友、从张艺兴、时代少年团,到坎耶·维斯特、查理·普斯,再到将于今年11月亮相的凯蒂·佩里,近年来,海口的文化演艺活动日益丰富,一场场高水平的演出为这座海滨城市注入了蓬勃活力。
辽宁歌迷齐琪第一时间抢购了凯蒂·佩里海口演唱会的门票。她表示,凯蒂·佩里很少来中国,自己一直期待能亲临现场感受她的演出。在东北,11月已经寒意渐浓,而能在温暖的海南观看演唱会,让她感到格外期待。除了对演出充满向往,她还计划借此机会品尝一些海南的特色美食。 从个人角度来看,这种跨地域的音乐体验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海南作为旅游胜地,借助大型演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其吸引力,同时也为当地餐饮、交通等相关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样的现象反映出当下人们对于文化消费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也显示出国内音乐市场正在向更广阔的区域拓展。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齐聚海口,不仅为这座城市带来了高涨的人气,更直接转化为旺盛的旅游消费力,让当地的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热潮涌动。 海口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这种聚集效应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也有效激活了本地的消费市场。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相关产业如餐饮、酒店、零售等均迎来明显增长,展现出城市经济的活力与潜力。同时,这也反映出海口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成效,为未来持续吸引人流和消费奠定了良好基础。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海口演艺事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已成功引进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共22场次,吸引观众达44.1万人次,带动综合经济贡献达到21.5亿元,“演艺搭台、旅游唱戏”的效应日益明显。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海口正通过丰富的演艺资源不断激活城市活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演出活动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种以文化为载体、以旅游为落脚点的发展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化。
文化演艺热潮背后,是海口完善的场馆设施、专业的服务团队和独特的滨海风情带来的“磁吸效应”,更是海口不断升级的贴心服务。开通机场、车站与主要商圈及酒店之间的直达专线;推出观演游客专属消费福利;现场配备医疗服务点和应急服务窗口……一系列举措确保观众看得舒心、行得省心、玩得尽兴。
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副局长张艳表示,海口将持续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开放的胸怀整合全球资源,全力构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消费中心城市。
沉浸体验焕新别样文旅场景
走进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上至80多岁的黎族老人,下至追逐打闹的孩童,都会笑容满面地竖起右手大拇指,用黎族方言热情欢迎来客。
悦耳的山歌在山谷中回荡,非遗技艺在指尖焕发新生。黎族阿婆符金花正在编织黎锦,她面带笑容地说:“在景区工作很开心,每天都有游客来看我的作品,有人还专门定制黎锦。” 黎锦作为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黎族人民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智慧。符金花的讲述不仅展现了传统技艺的传承与活化,也反映出非遗项目在现代旅游发展中的价值。通过景区平台,黎锦不再只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成为连接游客与文化的桥梁,让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地方文化的影响力,也为手工艺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与尊严。
在景区内,游客们在海南体验了织锦手工技艺,参与黎族婚礼习俗,品尝鹧鸪茶,畅饮山兰酒,深入感受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来自蒙古国的游客阿荣吉娅表示:“来到气候和文化都截然不同的海南,我感到非常新奇。这里的黎族文化独具魅力,我们与黎族同胞一起唱歌、互动,收获了满满的快乐。” 海南的民族文化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不仅让外来游客感受到异域风情,也体现了地方文化的包容性与感染力。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有助于增强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与交流,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我们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加时尚,更具沉浸式体验,通过多种非遗技艺的展示,让游客感受到人、物以及真实的生活场景。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副总经理陈国东表示。
在碧波粼粼的陵水新村港,整齐排列的渔排木屋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这里不仅是疍家人世代生活的家园,也逐渐成为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疍家海上民宿再现了疍家独特的文化风情,床上铺着疍家阿妈亲手缝制的“百家被”,墙上悬挂着疍家人的旧渔网,就连水杯的设计也仿照贝壳造型。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跟随疍家人出海拾贝,品尝新鲜捕捞的海鲜,还能聆听疍家人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历史传统和如今的发展变化。“我们将传统的渔家生活融入旅游体验,既能传承疍家文化,也能让游客留下难忘的回忆。”海南疍家渔排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玉光表示。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